2021/11/20

漢字腦科學

 

创意汉字,周恩绮原创,衣若芬设计



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汉字会激活的是图像处理的右脑吗?一邊看我的演講直播,有觀眾問我。

籌備了一年的新加坡大專閱讀節在116日線上開幕。作為籌備委員會主席,我錄製了開幕致辭,介紹閱讀節的各項節目,還錄製了主題演講的視頻《文圖時代的高效閱讀》。我回應了經常被問到的三個問題──書讀不完怎麼辦?看視頻接收資訊,可以代替閱讀嗎?讀中文書和讀英文書,有什麼不同?

針對“華文(漢字)閱讀”,我參考了大腦認知科學家的研究,推衍出初步的結論:比起閱讀英文,漢字閱讀激活大腦更多的區域,而且是在處理視覺信息的右腦部分。

這能夠表示漢字的獨特性,甚至“優越性”嗎?如同那位觀眾的提問,我想:對於看不懂中文的人來說,這種差異有什麼值得關注的知識點?是否可能,由於“比較費腦力”,反而更顯示學習中文很困難,加重畏懼感呢?

我發現,這些疑慮必須釐清根本的觀念:

1.       漢字是視覺文字。

2.       明白造字原理可以幫助理解和擴充識讀漢字。

3.       閱讀和書寫練習固化漢字記憶。一旦熟悉,不必刻意背新詞句。

閱讀是統合視覺、聽覺、語言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的複雜行為,大腦還沒有進化出專門處理閱讀的區域。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觀察大腦被激活的部位,我們知道閱讀的過程是:

看字→圖像辨識→聲音喚起記憶→理解字義

長期以來,相對於英語之類使用拼音符號表記,漢字被稱為“表意文字”(Ideography)似乎已成常識,其實,中西都有學者反對漢字是“表意文字”,甚至認為世上不存在表意文字的說法。用文圖學的視角來看,所有的文字都是圖像,經由大腦圖像辨識而被解讀,表音文字訴諸的是視覺連結聽覺系統,一個字母一個音,串連字母為單字詞,即使不明白字義,只要知道個別字母的讀音,大致就能讀出這個字詞的音。漢字的辨識過程也是視覺連結聽覺系統,但是即使知道個別部首或偏旁的讀音,也未必能準確讀出這個字,何況明白字義。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Stanislas Dehaene)主張 “神經元再利用” Neuronal recycling);曾志朗認為“一腦多文”(One brain for all written languages),閱讀所有文字激活大腦的情形一致的觀點已經被突破。Donald J. Bolger的研究團隊指出:閱讀漢字的激活區域包括左前額中回區,還有右側枕下回和梭狀回/舌回(inferior occipital and fusiform/lingual gyrus)。張學新的研究團隊發現:閱讀漢字詞後大約200毫秒,會出現一種以腦頂、中部爲中心,分布廣泛且獨特的腦電波,命名為“N200”。基於“用進廢退”的生物常理,漢字閱讀和全腦開發的探索持續升溫中。

漢字是大量依賴視覺的文字,學習漢字的方式必須和學習拼音文字不同。從造字的原理入手,可以幫助記憶,比如通行的近3000個漢字,有將近45%是形聲字──字符加讀音的組合,比如我的名字裡的“芬”字,草字頭表示指植物,“分”是讀音。遇到不認識的字,“有邊讀邊”,猜中機率還是很高的!

不像英文只有1000個同音字,漢語大約有15000個同音字,像我的姓“衣”,就對應177個同音字(含不同調),漢字拼音化還不如直接識字。掌握了基本的識字和造詞規律,漢語的音節和詞組相對簡單。知道“南”指方位,“洋”指大海,“南洋”的意思就容易懂了。

我教文圖學課的作業之一,是讓同學們做當代倉頡,造新的漢字,包括字形、發音和例句。你看,這位同學把笑中帶淚的繪文字製成“笑加上哭”的新字,是不是很有創意呢?

 

2021112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21/11/11

衣若芬 掬水月在手


上葉嘉瑩老師的課,感受她活成一首詩的人生

2021/11/07

衣若芬:文图时代的高效阅读


2021年新加坡大專閱讀節開幕演講 *** 除了努力,你更需要的是方法! 花45分鐘節省你未來浪費的更多時間 我回應經常被詢問的三個問題: 1. 書讀不完,怎麽辦? 2. 看網頁和視頻比較快,可以代替讀書嗎? 3. 看中文書和英文書有什麽差別?

2021/11/06

【2021大专阅读节】且听衣若芬老师介绍2021年新加坡大专阅读节的各项节目

掬水月在手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有此衣說
衣若芬讀給你聽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想像你和1300年前的唐朝詩人于良史一樣,受到美好的春光召喚,到山裡尋幽訪勝,遊覽欣賞,不知不覺月上東方,才想到了該回家了!你害怕嗎?山裡夜晚會不會出現野獸?你走到溪邊,雙手捧起清水,月光搖晃在你的掌間。夜色中你穿過樹叢,撫弄花朵,那香氣薫滿你的衣裳。你怎麼像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漁人一樣,興致一來,就忘了路的遠近呢?因為捨不得這春天的芳草鮮花呀!這時,寺院的鐘咣~咣~,你望向聲音響起的南方,那濃密的青綠深處,應該就是樓台了,要不要往那裡走去?

這山裡的奇妙經驗,于良史寫成了《春山夜月》這首詩。注意到了嗎?不是“月夜”,是“夜月“哦。整首詩裡,雖然“月”字只出現了一次,卻始終陪伴著在山裡夜遊的人。無論你是困惑、迷茫、畏懼、興奮,抬頭見月,它給你安慰的力量。

這一生,找到如月般的安慰力量,朝著聲響的方向走去吧!

我看葉嘉瑩老師的紀錄片,重讀于良史的《春山夜月》,好像明白了影片題目叫做《掬水月在手》的涵義。

說起來,我本來算是葉老師的“再傳弟子”。上方瑜老師的課,經常聽到她提及她受業於葉老師,葉老師不但講詩詞精彩動人,能創作、能研究,活著也像一首曲折婉轉的詩…。還在“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由於師丈曾經被拘為 “政治犯”,葉老師也遭牢獄之災。後來她從美國、加拿大去大陸講學,被扣上“通匪”的罪名,影響她的著作流傳。

1990年代,台灣解嚴,神祕而高遠的葉老師終於可以回到台灣大學,即使我已經是研究生,不能選修葉老師的課,還是硬擠進爆滿的教室,厚著臉皮和學弟學妹們搶座位,親身接近,做葉老師的弟子。讀葉老師用西方文學理論講唐宋詞,思想大開。用心理學精神分析談中國古典小說,我在葉慶炳老師的課上討論過;沒想到文化符號也可以對應傳統詩詞。

上葉嘉瑩老師的課,記筆記是考驗國學程度的一大難事。老師腹笥飽滿,詩詞典故張口如汪洋大海,有時我寫了幾個字,便無以為繼。老師又好“跑野馬”,上天下地,旁徵博引,十萬八千里的野馬跑下來,我只有放棄追逐,停筆靜聽,未嘗不是一大享受!

我擔任過系學會會長,帶領同學參加過全台灣的大學中文系聯合詩詞吟唱比賽,自己也穿起改良版的漢服獻唱,對詩詞吟唱並不陌生。一次葉嘉瑩老師說到吟誦,詩詞的音律之美,要靠聲音表現。她突然變得很害羞,問我們要不要聽她示範?

大家當然熱烈鼓掌!葉老師要我們別盯著她看,她拿著講義的紙張半掩著臉,輕柔地吟誦……忘了那天吟誦的作品,最深刻的印象,是她堅毅的外表,內裡是只有文學才能觸及的純真靈魂。

後來我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有一年請葉老師來演講,她被熱情的接機人群簇擁歡迎,等到辦理旅店入住,才發現放證件的隨身皮包不知被誰接手……我急忙打電話給桃園國際機場“追查”,幸好第二天找回了。

觀賞《掬水月在手》電影對觀眾有一定的難度,陳傳興導演的影像敘事方式向來富含個人特色。不甘於直線訴說主人翁的生命軌跡,穿插了古人和葉老師的詩詞,時而搭配佐藤聰明譜寫的杜甫《秋興八首》和吟唱,情緒沈鬰厚實。試圖用“四合院”的空間結構來講述時間,從大門、脈房、內院、庭院到西廂房,最後第6段沒有標題。

難歸難,觀影仍有意趣。葉老師說過:“我們中國的古典詩詞有這麽多美好的東西,我有責任把它傳承到下一代,如果我不能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傳給下一代,我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這也是我奉行的信念

放開心思,也許你本只是想掬水,雙掌捧起水,卻在逐漸滲漏出指縫之際,看到了映照的文學輝光。倒過來看,月在你手,只待你掬水一探。

 

2021116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上善若水”專欄


2021/11/01

「大专阅读节」衣若芬博士 《文图时代的高效阅读》


今年新加坡大專閱讀節我的主題演講《文圖時代的高效閱讀》回應經常被詢問的三個問題:
1. 書讀不完,怎麽辦?
2. 看網頁和視頻比較快,可以代替讀書嗎?
3. 看中文書和英文書有什麽差別?

11月7日下午2:30 YouTube首播
#新加坡大专阅读节
#有此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