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6

祝你海撈無限




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請我提供十個過春節的傳統年俗,報社記者挑了其中八項,訪問讀者的看法,包括:撈魚生、貼春聯、穿新衣、吃年糕、給紅包、大掃除、送柑橘和團圓飯。這八項年俗裡,「撈魚生」和「送柑橘」相當有南洋風味,是我在台灣沒經歷過的新年習俗。
「送柑橘」的「柑」,廣東話和「金」諧音,「送柑」即是「送金」的意思。為了討「好事成雙」的吉祥兆頭,所以拜年時送的柑橘都是兩個一對,市面上還出售專門盛裝兩個柑橘大小的提袋,印著花團錦簇的圖案,大吉大利的賀歲文字,便於訪客時攜帶。難怪新加坡人的年貨裡少不了柑橘,而且是成箱成箱地買,不但好吃,可以解年菜的油膩,增加維生素,還能夠當伴手禮,真是「送禮自用兩相宜」呀!
「撈魚生」的「撈」,本來是「從水裡尋取東西」的意思。「撈」字在廣東話有不同發音,讀lou1的時候,有「謀生」、「賺取」的意思。「撈魚生」的主角生魚片通常是鮭魚(又稱三文魚),取其美麗的橘紅色,搭配蔬菜絲、水果絲、紅紅綠綠的蜜餞絲,還有花生粒、脆餅乾等等,灑上芝麻粒、胡椒粉,淋入蜜糖、酸柑汁等等,各家材料配置不一,但是一定鮮艷多彩,滋味雜陳。一邊把食材放進大盤裡,一邊說著「甜蜜幸福」、「升官發財」的吉祥話。然後眾人拿起筷子,蓄勢待發,待主人一聲令下,大家紛紛把食材高高撈起,說著:「撈呀!發呀!撈得風生水起!一路發!」
「撈魚生」也是有技巧的,食材要撈得愈高愈好,而且連續撈時,挑起食材的動作不可遲疑緩慢,否則別人撈起的食材就會落到你的手上,弄得狼狽黏稠。有的人為了增添熱鬧趣味,樂於「競技」,要奮力把食材撈得比別人更高,大喊出自己新年的祈願,非常好玩!一場魚生撈戰結束,往往食材落了滿桌。收拾進碟子裡的攪拌魚生未必盡合人們口味,過年的氣氛和聚會的感情已經充分十足了。
新接觸「撈魚生」的朋友不大明白,說「撈魚生」的「撈」字好像有貶義,像是不擇手段或是不法途徑獲得益處,比如說某人「挺能撈」,就是指他懂得鑽營謀利。我說:節慶尋歡,就像平時不贊成賭博,過年時「解禁」玩玩,有別於規矩的正常生活,華人的新年是「異常」的日子。
過去衣食不富裕的時代,新衣鞋、好食物都是得等到新年才能添購享受,尤其是特殊的年菜,像是年糕、佛跳牆,做工繁瑣,材料豐盛,一年就吃一次,自然特別期待和珍惜。
「過年限定」和「解禁」,突顯了過年的「異常」,「異常」的特質現象之一,就是「反向」─行為的「反向」操作,意義的「反向」解釋。
平時該早睡早起的小孩,可以愛玩多晚就玩多晚,說是給長輩「守歲」,為長輩祈求長壽。平時該清潔整齊的居家環境,可以幾天不打理,說是別讓財運給掃出家門。平時該節約能源,隨手關燈的每一個房間,可以徹日徹夜透亮,說是使祖先神靈照耀,家人前途光明。再說那刻意反貼的「春」字「福」字春聯,「倒」與「到」的諧音,「春到福到」,正是直接的逆轉「反向」為正面象徵。
所以,「撈魚生」的「撈」,即使取其「不勞而獲」、「輕易獲得」的意思,在解禁的年節期間,「反向」思考,豈不是挺好的賀詞?祝你年年有餘(),生機蓬勃,海撈無限!

2014年2月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