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考的可是《紅樓夢》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今年大陸高考大學聯考的全國甲考了這樣的作文題目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爲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衆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爲“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爲“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爲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衆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産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啓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題目經媒體報導,上了網路熱搜,反應激烈。有的表示考生“哀鴻遍野”;有的則認為:這樣的作文題目,只有賈寶玉才可能得滿分。“哀鴻遍野”的形容或許誇張,但是可以想見考生在緊張的應試過程中,看到這樣有些複雜的前導材料,要求從中提取出寫作的基礎,並且舉出生活和學習的實例,的確檢驗考生閱讀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平時的思考習慣。至於是不是只有賈寶玉才可能得滿分,倒也不盡然。甚至於,我想:即使對《紅樓夢》並不完全熟悉的考生,還是可能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只要掌握三點:問題思維、善採資源、多方解決。

2019年起大陸中小學的語文教科書全面換新,高中學生需要閱讀整本的紅樓夢》。因此高考出現紅樓夢內容的考題並不足為奇這也不是紅樓夢第一次出現在高考的試題當中。值得關注的是這次不是考讀懂《紅樓夢而已而是將《紅樓夢》的情節作爲有待處理的問題,從小説人物運用資源的態度,顯示解決之道。

考題提供的料來自紅樓夢17寫的是賈寶玉、寶玉的父親賈政和他的一幫清客為大觀園的匾額題寫命名。一些分析考題的專家把視線焦點集中在命名的藝術性:“沁芳”爲什麽比“瀉玉”優美貼切?我以爲考生未必需要著墨於此,而是要談自己曾經遇到過什麽樣的問題?當時想到擁有哪些資源?經由哪些方法使用資源,最後達到目標?

考題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就是針對“目標”(藝術效果)的三種“用”的方式。“沁芳”固然新雅,賈寶玉也承認“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繼承經典和轉化舊說未嘗不可。

610日晚上我應聯合早報邀請在新加坡書展演講。我談的是和蘇東坡一起月夜清遊。我指出文學的三種閱讀和應用方法:一是掌握作品的背景情境、二是欣賞文辭的藝術審美、三是通過義理實踐於人生。通常我們爲了應付考試個層次只強調前兩個也就是:學會難字詞知道作品的內容思想和藝術特色然後背誦佳句名篇放在作文裡以彰顯自己的文學造詣。當我們不再需要參加考試或是競賽就漸漸將文學作品束之高閣之前努力學習過的作品也就逐漸淡忘。再拿起文學作品閱讀似乎就是爲了消遣而時下可以提供消遣的文化娛樂項目那麼多於是文學就敬陪末座了。

我一直强調 “文學有用”,孔子早就說過: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這次大陸高考的作文題目如果有風向標的作用,便是揭示日後將在教學方面促使文藝落實;在寫作方面鼓勵有對象感的書寫;持續文化經典的生命活力。

 

2022618, 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