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

三公不換 Life Worthy of Three High Councilors Positions

 


三公不換?是要換什麼?

初次見到“三公不換圖”的名稱,覺得很奇特,好像平常很少看到這樣的題目。畫家金弘道(1745-1806)是韓國朝鮮時代著名的畫院畫家。《三公不換圖》八曲屏風在2018年被評定為韓國的寶物第2000號,現藏三星Leeum美術館。

《三公不換圖》的畫題摘取自南宋戴復古的《釣台》詩:

萬事無心一釣竿,三公不換此江山。平生誤識劉文叔,惹起虛名滿世間。

詩寫的是和劉文叔(劉秀)同窗的嚴光,在劉秀登上皇位,成為東漢光武帝,自己隱居富春江,釣魚為樂,皇帝召請也不入朝。嚴光釣魚的地方,後人稱“嚴子陵釣台”。戴復古認為嚴光縱情山水,即使高官厚祿也不能交換,表達了對嚴光的崇敬,這是北宋范仲淹為嚴光修建祠堂,推重他“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以來,大部分文人的看法。

蘇軾也遊覽過嚴子陵釣台,他的《行香子過七裡瀨》說:嚴光掛記著人間的君臣之份,功祿之名,就白白糟蹋了富春江的山清水秀。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所以,“三公不換”的,是自由和自然;是身心的無所倚賴和牽掛。

金弘道的《三公不換圖》是為了紀念純祖(1790-1834)得水痘痊癒而繪製的契屏,左上方有洪儀泳(1750-1815)寫的題跋,摘抄東漢仲長統《樂志論》:

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有兼珍之膳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日,則亨羔豚以奉之。躕躇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遊鯉,弋高鴻。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跋文缺此數句: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

洪儀泳的題跋之前還有幾句沒有收錄:“凡遊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遊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有了這幾句,我們才完全知曉仲長統所表達的“樂志”,是過著悠哉遊哉的隱居生活,最後說的“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也就是“三公不換”的意思。

不過,仔細讀《樂志論》,是物質、人倫、精神各方面都富足無虞的絕佳狀態,到了“出宇宙之外”,哪裡還需要去伺候皇上呢?這長長的人生理想清單,更不是一釣魚竿可以滿足的,比起蘇軾徜徉“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樂志論》世俗而現實。

近日文圖學會協辦臺灣東吳大學“東亞文圖學與文化交融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我點評韓國首爾大學研究生的《三公不換圖》論文,重新想起以前對這件作品的初步考察。一般以為“三公不換”是韓國獨有的畫題,而金弘道畢竟畫的還是《樂志論》的內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宋代李從訓畫,趙孟頫書《樂志論》的長卷,可以補充舊說。

更有趣的是,我發現“三公不換”、“樂志”,其實都在排斥為朝廷工作!紀念11歲的君王打敗病毒而作畫,主旨是“我若有了XXX,我就不需要你這個主子”,那麼,主子的健康與我何關?文圖學推敲文本入微,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別味。

東吳大學圖書館在潘維大校長和趙維良副校長推動下,有臺灣的大學罕見的漫畫專區,和我之前講學過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不相上下。已經有了豐富的收藏,是研究文圖學的基礎。

三公不換,不是浮士德式的交易;疫情當前,什麼也不能換的,是安全和健康。


2022年6月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