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8

求求你給我一把瓜子

北京法源寺一景(衣若芬攝)

朱鶴年《秋史餞別圖》

我聽見那個穿黑外套,戴咖啡色交織綠色線條毛線帽的中年男子一直哀求著。他帽頂的紅碎絨球跟著他跪地伏仰跪拜而前後搖動。
前些天,北京下了今年初雪,他跪的石階下地面積雪未消。
藍天清澈,陽光曬不到他的腳邊。他不停說著:"求求你給我一把瓜子!求求你給我一把瓜子!"聲音響得讓準備步出寺廟的我,回頭望去,他的身後約莫兩公尺遠的日照下,逐漸聚攏了圍觀的人群。
我的角度看不到他跪拜的對象,似乎他朝著鼓樓祈禱著。
我踱到人群後面,鼓樓裡有個穿著袈裟似服裝的年輕男子對他揮擺著右手,好像要趕走這個跪地的瘦漢。
瘦漢不依,繼續虔誠地合掌喃喃。
年輕男子走出鼓樓,站在石階最上層,對瘦漢說:"我說真的吧,我就是個冒牌的假貨,您別這樣子,難堪!"
他作勢要下石階去拉瘦漢,瘦漢朝後挪移了身子,合掌說:"您救救我!望您救救!"
年輕男子留著平頭,是不像僧人模樣。他搔了搔頭,說:"您這不是為難我嗎?"低頭對瘦漢說:"您自個想的?夢的?還是什麼人開示的?都跟我,跟咱們寺院沒關係!"
"您別被騙了!"年輕男子走回鼓樓。
瘦漢提高了嗓門:"我就是被騙,也要試一試!"
年輕男子轉身說:"一把瓜子管什麼用?吃了能咋樣?"
瘦漢還沒回應,年輕男子說:"我可以給您一把瓜子,要你個兩三萬,你肯嗎?"
瘦漢點頭。
人群裡冒出聲響:"瘋了吧?"
離開北京前的上午,我來到這個清代學者阮元曾經餞別朝鮮文人金正喜的地方。有韓國學者問我:"送行不都是要喝酒嗎?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廟裡請客,不能喝酒吃肉吧?阮元是素食主義者嗎?"
我不曉得阮元是不是素食主義者,在廟裡招待外國客人也不大尋常。在朱鶴年畫的《秋史餞別圖》上,看不出來他們圍坐的餐桌上擱的是哪些食物。我的猜想是:史料記載的寺廟只是個地名,就像我們說"北京前門",不一定只是指門樓,而是指那一帶。
怎麼證明呢?眼見為信。開過故宮博物院的研討會,我特地去看一看。寺廟的主體建築從明清時代以來沒有經過大翻修,和《秋史餞別圖》一比對,房舍不同,也沒有畫上的垂柳和太湖石假山,是物換星移,景物變遷?還是朱鶴年畫的景像,本來就不是廟裡一隅?
沒有時間看討瓜子的瘦漢結局,我得回去旅店取行李赴機場。
走出安靜的胡同,剛才藏經閣外一排磕長頭的信眾還在我腦海,大街上迎面來了幾個僧人。他們朝我微笑合掌,我也依樣回禮。
"我們是五台山來的。"其中一位說。
另一位問我:"知道五台山嗎?"我點點頭。
另一位問我:"去過五台山嗎?"我搖搖頭。
第一位看我從口袋裡掏出手機,也拿出手機說:"咱們加微信吧?"
我是要上網叫車呀。我快步往前,想找個容易定位上車的地點。
"別跑啊!"後頭有人說:"咱們加個微信,日後好給妳祈福啊!"
莫非,他們的布袋裡有一把瓜子?

2019122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