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1

2023 蘇富比新加坡現當代藝術拍賣-劉抗// Sotheby's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2023 in Sin...

Pounding Rice 舂米 Estimate 380,000 - 500,000 SGD


2023 蘇富比新加坡現當代藝術拍賣-張荔英// Sotheby's Modern & Contemporary Art, 2023 in Si...


Georgette Chen 張荔英 
Lychees and Peaches 荔枝和桃子

Estimate-Upon Request

衣若芬陪你看《狮城美术.百年光华》特展- 3//100 Years of Singapore Art, by I Lo-fen,part 3


2023年6曰18日,衣若芬导览《狮城美术.百年光华》特展

第三段影片:南洋美术谱系。钟泗滨。陈瑞献。吴在炎指画

展览至2023年7曰16日。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入场免费

“南洋画派”非憧憬The Nanyang School: NOT A Fantasy

 

陈文希(左).林仰章(右)

姚梦桐老师的文章题目说:《“南洋画派”纯然是论者流淌心中的美丽憧憬〉(The Nanyang School: A Fantasy in the Hearts of Commentators),欣赏和导览过《狮城美术.百年光华》特展,我想让作品“有图有真相”,“南洋画派”的确存在,并非憧憬。

姚梦桐的论据是:1950年代南洋美专校长林学大鼓励马来亚特色的艺术创作,强调地方属性和社会功能,所谓“南洋风”的新美术。赤道艺术研究会(1956-1972)曾经实践这样的主张,但是随着团体解散,南洋风也烟消云散了。因此,1979年在吉隆坡举行“南洋画回顾展”,展出林学大、钟泗滨、陈文希、刘抗、陈宗瑞、张荔英等人的画作,T.K. Sabapathy Redza Piyadasa认为他们具有“南洋风格”;以及1985年《南洋商报》直接指出这些画家形成了“南洋画派“是不周详的。

624日国家美术馆郭建超前馆长将2月间主讲的《南洋两风(格)》用英语发表,本来要谈的是“风”和”“风格”,英语题目翻译成“The Two Nanyang Styles”,好像把1950年代和1980年代谈的问题对立起来了。

我不揣浅陋,从我的理解,简单梳理一下“南洋风”、“南洋风格”和“南洋画派”:

1.南洋风:历史语境中的“南洋”几经变迁,虽然“南洋”的“南”,是以中国作为参照坐标,指南中国海周边,但不见得就是“中国中心主义”。随着新加坡独立建国、亚洲四小龙崛起、冷战时代结束等,南洋的文化身份逐渐高于政治认同,能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少部分的菲律宾、中南半岛。将亚洲热带情调、海洋文明、异民族文化交融、色彩鲜明、香浓郁、旋律抑扬的五官感受都涵摄在“南洋风”的吹拂下,才能超越单一的视觉性。杂糅、混沌、随机,是我欣赏的“南洋风”。

2. 南洋风格:“风格”建立在可辨识的特质,基于趋近规律的题材、形式、技艺。1952年四位先驱画家的峇里岛写生之旅启发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佘金裕、陈城梅、叶之威、赖凤美等十位画家范围更广的的东南亚写生之旅,继承中有创新。“南洋”一词起初只用于华族,而后扩及他族,成为超越国家和族群的审美概念。马来西亚籍的蔡天定制作蜡染画,影响佘金裕。新加坡的马来族蜡染画艺术家Sarkasi bin Said的作品同样富含南洋风格。

3.南洋画派:姚梦桐反对有南洋画派,因为不符合他认为成立画派的条件:(1)一群具共同艺术观的画家,有别于其他画派的表现手法,相近的绘画风格,且有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2)同处一个地域;具代表性人物(3)具传世作品(4)跨越时代,承前启后的延续性。

第二代的新加坡画家大部分受教于先驱画家,以上(2)、(3)、(4)都不是问题;只有(1)─先驱画家欠缺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画派”的“派”似乎标志某一种群体的统一情形,但是,翻开艺术史,以地方命名的画派,除了相近的地缘关系,画家各有千秋。比如明代的“浙派”、清代的“扬州画派”,同派之中,随时间递进还有个别发展和分支。再如印象派,命名由来是对莫奈的画《印象·日出》的讽刺和挖苦,并非意念先行,树立集体共识之后才结派创作。

派别是基于作品逐渐累积归纳,所以往往在回顾时总结。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需要派别?是为了便于指称,塑造品牌(详见我的下一篇专栏文章)。

简单归纳南洋风”是“我在东南亚的生活感知和呈现”。“南洋风格”是“我塑造的形象特色”。“南洋画派”是“别人对我的认识,给我贴的标签”。你看第三代画家林仰章的《亭亭玉立》对陈文希画群鹭的致敬,那主题、形、笔墨的辐射光晕,是不是南洋画派?

 

202371,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