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邵醉翁(仁杰)导演,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白蛇传》(又名《义妖白蛇传》),分为上下两集,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白蛇传》作品。第二年,讲述白素贞和许仙之子故事的《仕林祭塔》由原班人马出演,胡蝶饰白素贞;吴素馨饰小青;金玉如饰许仙;魏鹏飞饰法海。
出生于雅加达的印尼华人郑丁春(The Teng
Chun,1902-1977)在1925年至1930年旅居上海,为父亲购买进口印尼的电影,他很可能看过天一影片公司的《白蛇传》系列作品,于是回印尼之后,也拍摄了《白蛇传》主题电影,1934年的《水淹金山》(Ouw
Peh Tjoa)和1936年的《白蛇之子》(Son
of White Snake Ghost)。
不同的是,郑丁春的电影符合当地观众需求和观影兴趣,拍摄的是马来语恐怖片。剧情方面,天一影片公司的《白蛇传》主要根据清代陈遇乾的弹词《义妖传》。《义妖传》将此前称为“白娘子”、“白云仙姑”的女主角定名为白素贞;将此前称为“许宣”的男主角定名为许仙,字汉文。他们的儿子许仕林最后救出被压在雷峰塔的母亲,全家团圆。
《水淹金山》的外文片名Ouw Peh
Tjoa,是福建话音译,意思是乌白蛇,也就是黑蛇和白蛇。电影胶片现在已经散佚,根据文字资料,我们知道剧情中白蛇和黑蛇是情敌的关系,她们都爱上了许汉文,后来白蛇占上风,和许汉文结为夫妻。
这奇怪了,小青怎么会是黑色的呢?这是郑丁春发明的新角色?还是他理解的“青”是黑色?
青色在中国古代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依深浅包括绿、蓝、黑(泛指深色)的系谱,比如“青丝”(黑头发)、“青睐”(黑眼珠)。在明代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青青是青鱼精变的,她的装束是:“身上穿着青衣服,头上一双角髻,戴两条大红头须,插着两件首饰,手中捧着一个包儿”。青青的青衣服可能来自东汉蔡邕的《青衣赋》,称地位卑微的女性为“青衣“;又对比于白娘子的“白”。
中文的青色含义不定,连带地影响外语翻译。
1834年,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ulien ,1797-1873)将清代嘉庆年间玉山主人(又名玉花堂主人)的《雷峰塔奇传》小说翻译为法文,命名为《白蛇精记》(Blanche et
Bleue, ou Les Deux Couleuvres-fées),意思是“白与蓝:两条仙蛇”。这是将“青”翻译为蓝色,和翻译“青花瓷”为“Blue and
white porcelain”的逻辑一样。
随着白蛇故事的不断改编,青蛇的“戏份”逐渐增强,例如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外语对青蛇的翻译从蓝色(blue)转向绿色(green)。清末昆剧和京剧《白蛇传》里,青蛇原是“男儿身”,不但和白蛇打斗、恋慕白蛇,后来败阵后被收服,转性为女。至今川剧还演出白蛇打败青蛇,青蛇表示愿意随从她,白蛇认为男女同行,诸多不便,于是青蛇主动变身变性。
所以,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里,陈美琪饰演的小青女扮男装挑衅白娘子,原来是前有所承呀!再说,郑丁春的《水淹金山》是黑白片,没准那条黑蛇其实是青色的呢。
2025年2月1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