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

輕學術 Light Academic

 


“輕學術”,不是“看輕”學術;也不是“輕浮的”學術。

2007年起,我應邀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寫專欄,當時就確立了目標:把文化觀察、生活體悟和研究發現與公眾分享我稱之為“輕學術”。

“輕學術”強調舉重若輕:體量輕盈、閱讀輕便、筆調輕鬆,讓中學語文程度的讀者能夠參與知識的公共建設,是我走出校園,回饋社會的學術服務。

89日在藝術之家和陳志銳、周德成兩位老師對談“轉譯和變形”結束後,一位男士拿了一個黃色牛皮紙袋送給我,說這是他珍藏27年的書1995年出版的散文集《青春祭》。我霎時感動得無法言語。

《青春祭》之後,我的文學創作隨著職業身份的轉換而受壓抑。在學術研究單位,應該全心全力寫研究論文,洗刷別人對“衣若芬是寫小說的”的“不良”印象。儘管我在研究所學習成績亮眼,獲得學術論文特優獎。在我出版學術專著之前,已經出版三本小說和散文集,文壇的肯定絲毫無法延申到學界。我入職的第一天,主管就提醒我:“諮詢委員(大老)希望你好好讀書,這裡不是寫小說的地方。”

我點頭稱是。

那樣承諾似的應答,在我上電視節目談閱讀;發表文學書評;擔任報章評委等“雜務”之後,都會被一再關愛提醒。甚至我偶爾受邀在大學兼課,也被說是“閒時間太多”!注意“非升即走”,如果不能升等,飯碗就不保。

我的職責是古典文學研究,可是可是我想創作!我想看新的文學作品!

工作,家務,育兒,創作和閱讀是筋疲力盡之餘的偷情

愛而不得,寤寐思服。心是一口滲漏的井。

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就那麼“勢不兩立”嗎?我尋尋覓覓,可能的調和。

來到新加坡,我把專欄經營成輕學術的實驗場。有人說:讀我的文章,經常有“啊哈時刻”(Aha moment),“原來如此”的收穫。是的,因為我濃縮了學術論文的問題意識,加上推理探究的進行方式。

受限於報紙的版面,我的專欄文章不能無節制地暢所欲言,在文章標題和內容篇幅都必須剪裁得當,輕盈的體量,讓讀者可以三至五分鐘左右看完。非常感謝歷任和我接洽聯繫的《聯合早報》編輯先生女士們,在我超出字數時容許我修改刪減,我因而被磨練出控制文字的能力。

除了刊登在報端,之後我也分享在社交媒體,習慣簡體和繁體字版的讀者都輕便取得。既然面對的是大眾,題材儘量不要冷僻,文字簡潔,穿插不同地區的華文口語,偶爾使用網路流行用語,所謂“接地氣”的表達方式,營造輕鬆的氛圍。

湯瑪斯·弗裡德曼(Thomas Friedman)在《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裡,區別記者和專欄作者的寫作,認為記者職在報導事實;專欄作者必須提出觀點。我的輕學術專欄寫作也是提出觀點,不同的是強調學術含量。

論文寫作中,往往自稱“筆者”、“愚意以為”,是學術書面語言的習慣。輕學術專欄散文則不妨文中有“我”,容許稍微的主觀和個人思緒。學術論文重視理性分析;輕學術散文則言之有物,知物動情。

寫到這裡,不放心搜了一下,最近幾年也有人談“輕學術”,指的是大眾文史科普讀物。梁世佑主張的“輕學術”面向非學院的獨立ACG (Animation, Comics, and Games動畫,漫畫,遊戲)研究者。我想,輕學術的發展是朝內容輸出和文化創意產業。我嘗試製作音訊的播客節目,一篇文章大約十分鐘之內聽完。錄製剪輯導覽藝術品的視頻,在YouTubeBilibili分享,希望用嚴謹但不嚴肅的態度傳播正確的知識。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春祭》之後17年,我才出版新的創作作品,期間都是學術書籍。我的非虛構寫作有了底氣和方向,和我同樣喜愛藝文和研究的作者朋友們或可一試。

輕學術,任重,道遠。

 

2022827,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22/08/14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5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5

6-14 August, 2022

@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

2021年起,台灣詩人洛夫的作品〈愛的辯證〉收入新加坡初級學院(高中)H2華文指定閲讀教材。

洛夫是誰?他的書法有什麼特色?

如何欣赏他的書法?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

#衣若芬陪你看展覽

2022/08/13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4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4 6-14 August, 2022 @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 2021年起,台灣詩人洛夫的作品〈愛的辯證〉收入新加坡初級學院(高中)H2華文指定閲讀教材。 洛夫是誰?他和新加坡有什麽因緣? 如何欣賞書法?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在講什麽?兩種寫法,你喜歡哪種? #衣若芬陪你看展覽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

轉譯和變形Transcribing and Metamorphosis

 



我問周德成:“詩人為什麼要寫書法?”

他說:“我沒有要當詩人啊,我只是喜歡寫詩

陳志銳將他和周德成在詩歌節的詩書畫聯展命名為“詩的變形記”,說靈感來自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讀周德成的詩集《用整個白天使黑夜安靜》,裡面也有一首《變形記》,其中兩句:

做夢前

卡夫卡擔心醒來時變成長須長腳的蟲

我笑了。兩位才子真的好欣賞卡夫卡呀!

當然,我也是。去藝術之家(The Arts House)參觀他們的作品,驚豔!

但我沒有找到《變形記》裡男主角格裡高爾變成的大甲蟲。我看到的“變形”,是狐狸變成美女;蟒蛇變成白素貞,通過主動的變形,抒發情懷,尋求知己的渴望。

格裡高爾一覺醒來,竟然變成了巨大的甲蟲,他的家人對他的態度,從驚慌、恐懼到無奈、憤怒,最後冷落嫌棄他,使得他孤獨死去。格裡高爾死後,他的家人如釋重負,繼續生活。作為“人”存在的時候,他是家中的經濟支柱;變成“非人”,家人失去倚靠,必須承擔各自的任務,於是他們也不得不改變了。

所以,卡夫卡《變形記》裡外形改變而內心不變的男主角和外形不變而行為改變的家人是個對比,小說指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對於人的“同質化”和“異化”的思考。那麼,陳志銳和周德成卡夫卡式的“變形”在哪裡呢?

機緣巧合,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舉辦的“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 86日起同樣在藝術之家展出,“詩人為什麼要寫書法”、“變形”的問題有了參照和呼應。

洛夫生前到過新加坡一次,是19831月的第一屆國際華文文藝營,17位作家之一,洛夫的話題性強,在那之前的19818月,他的<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在新加坡引發了長達3個月的詩歌論戰!詩歌應該“明朗耐讀”嗎?“晦澀難懂”的文字是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如何取捨?40多位作者,61篇文章,在《星洲日報》和《南洋商報》熱烈迴響。辯論在洛夫回信給當時即將服兵役的林得楠(筆名牧漢林),1982620日,《南洋商報》刊出洛夫<現代詩論劍餘話—敬答新加坡讀者>以後,暫時告一段落。

陳志銳、周德成沒趕上新加坡現代詩論戰,屬於沉澱和積累的一代,更明顯受到洛夫的影響。<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用整個白天使黑夜安靜》句式接近,都是動詞起首,“雨聲”、“安靜“都是訴諸聽覺。《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先是聽覺,主人翁進入山中,視覺落空,只抓到“一把鳥聲”,看似只是雨聲和鳥聲的轉換,內裡則如洛夫自剖的,蘊含王維詩的禪意。白天本來通常喧囂,用喧囂讓通常安靜的黑夜安靜,置換讀者習慣的認知,達到奇異的錯位效果,是城市生活的寫照。

相較于洛夫偏向趙孟頫的筆法,陳志銳的字帶有米芾的意味;周德成則熟悉黃庭堅。聯展作品的文字除了古典文學,還有現代詩,最令我喜愛的,包括英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詩作的中文翻譯。這些翻譯被截取為書法的文本,是素材和媒介形式的轉變,也就是原文文本中譯文本→選寫文本→書法字體的遞進過程。有幾幅將詩圖像化,比書法的筆墨線條更多色彩和想像的依憑。時而浮現潘受、吳冠中的影子。

重複欣賞兩個展覽,我明白洛夫認為詩歌和書法都具有抽象的共同性,因此能夠實踐“詩中有書,書中有詩”。後出轉精,陳志銳和周德成卡夫卡式的“變形”,在以網路為主要工具,人們在同質虛擬的媒體裡溝通交流的今日,實體可見的書畫、刻意設計的書寫反而是不尋常的,對於書畫陌生的觀者,在拆/猜想眼前的作品時,會不會把它看成大甲蟲呢?

新加坡57歲生日,文圖學會舉辦轉譯和變形:陳志銳,周德成,洛夫的詩書畫藝對談會。我想,我和兩位藝術家現場三人和洛夫的超時空應答,是歷史的一頁書簽,願如陳志銳的詩:

親愛S

即使在最遠的火星遙望

我也看得到你

和你的

大寫

 

2022813,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22/08/12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3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


6-14 August, 2022

@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

如何欣賞書法?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在講什麽?

#衣若芬陪你看展覽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

2022/08/11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2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2

6-14 August, 2022

@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

2021年起,台灣詩人洛夫的作品〈愛的辯證〉收入新加坡初級學院(高中)H2華文指定閲讀教材。

洛夫是誰?他和新加坡有什麽因緣?

洛夫的詩〈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在1981年引發新加坡長達3個月的文學論戰,後來怎樣收場?這首詩如何解讀?站在洛夫的書法前面,聽我道來

***

洛夫〈隨雨聲入山而不見雨〉 撐著一把油紙傘 唱著“三月李子酸” 眾山之中 我是唯一的一雙芒鞋 啄木鳥 空空 迴聲 洞洞 一棵樹在啄痛中迴旋而上 入山 不見雨 傘繞著一塊青石飛 那裡坐著一個抱頭的男子 看煙蒂成灰 下山 仍不見雨 三粒苦松子 沿著路標一直滾到我的腳前 伸手抓起 竟是一把鳥聲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導覽-1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



2021年起,台灣詩人洛夫的作品《愛的辯證》收入新加坡初級學院(高中)H2華文指定閲讀教材。

洛夫是誰?他和新加坡有什麽因緣?

我導覽《洛夫詩書影像展》,和大家一探究竟


2022/08/08

詩魔洛夫詩書影像展 Luo Fu: A Pioneer of Poetry -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Life ...


6-14 August, 2022 @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2022/08/07

詩的變形記:陳志銳.周德成文人詩書畫聯展 Found in Translation: Literati, Calligraphy and Pai...



趁展场没人的空挡,匆匆环视一圈,让不能到现场的同好略知一二。 @The Arts House, Singapore 30 July-9 August, 2022

2022/08/02

衣若芬《畅叙幽情: 文图学诗画四重奏》开箱 “Free Our Most Hidden Feelings: Quartet of Text an...


衣若芬《畅叙幽情: 文图学诗画四重奏》,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