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2

ChatGPT的雷区和乐土 Minefield and Paradise of ChatGPT

 


批改学生的作业,突然发现从4月5日起,上传到学校课程网站上的书面报告,都会被检测其中人工智能写作(AI Writing)的比例。以往纠察抄袭的工作,增加了更“斗智”的成分。

直接让AI写作业当然是不可纵容的取巧行为,但我想:与其防堵禁止,视AI为 “洪水猛兽”,把利用AI等同于偷懒,甚至要接受扣分的处罚,教育工作者最好摆正态度,加强培训和自我提升,才是陪伴年轻世代一起适应AI时代,向年轻世代学习的平等心理。

“我很羡慕你们!”我在课堂上说。

同学们唉声叹气,焦虑自己上学是“学畜”,毕业当“社畜”,然后职业就要被AI取代了—“你们老一辈的安然度过,受苦的是我们!”

我说:“是啊!你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可能比我多得多,人类文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你们会经验得比我多。你想过三万个重复的一天?还是三万天新鲜有趣?”

同学们不以为然,说现在要躺平也找不到空地啦!

我实验过ChatGPT整合资讯,解答问题的功能超过谷歌搜索引擎之后,想试试它对我做学术研究的助力。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先玩一玩,才好和同学们分享,哪里是雷区?哪里是乐土?

适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邀请我在“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正是我和ChatGPT“合作”的好机会。

我在构思让ChatGPT为我组织什么发言题目,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曾经在徐州治理黄河,率领军民抵抗洪水,写了《河复》诗记录经过,我还造访过黄楼,录制介绍苏东坡与黄楼的视频。且慢,主办单位可能更欣赏的是苏东坡和山东的因缘吧?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在山东诸城的豪放词;还有在山东登州(今蓬莱)任官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他的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可是新加坡收藏家杨启霖“袖海楼”典故的来源呢。

这些,并没有什么新意,不需要AI也写得出来。于是我想给ChatGPT出几个宽泛一点的问题,比如“苏东坡和黄河文化有什么关系?”它回答:

苏东坡于北宋时期曾先后担任过河南知府(1079年至1080年)、河南转运使(1091年至1092年)和河南西路转运使(1093年至1094年)等职务,这些官职都让他有机会参与了当时的河南地区治理和开发工作,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苏东坡有哪些书法作品和黄河有关?”它的答案是:

苏轼书法作品中有一件作品是名为《黄河回北天远》的行书,其中写有“黄河“二字。这件作品是苏轼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在安徽省桐城市写成的,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样煞有介事地一派胡言尽管令我啼笑皆非,我也感到忧虑: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有判断能力,拆穿ChatGPT的自说自话。万一有人直接传播这些内容,我们怎么“打假”打得完?

我没有立即放弃,隔了几天,我再给ChatGPT三个问题:

1. 什么是“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2.当代推动黄河文化精神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3.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广黄河文化精神?请举例10个可以实践的方式。

每一个问题,我都用不同的语句反复提出,它的回复有些雷同,也有的出入比较大。我尤其满意的是它发挥了人工智能的优势,指出虚拟博物馆、智能语音和翻译、电子游戏、文物保存及修护等“点子”,同样适用于延续其他类型的传统文化。最后,我全盘归纳总结,即使不算非常精彩,仍然闪耀亮点。

雷区?还是乐土?也许除了AI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不久还会有新的职业,我称为“明辨师”,帮助人们判断AI生成答案的真伪—我的“斜杠”又多了一道啦。


2023年4月2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和ChatGPT一起探討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Yel...


2023年4月21日,山東師範大學“黃河文化的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國際研討會特邀演講
部分内容為ChatGPT生成後我再修訂

2023/04/19

20221212 衣若芬教授專題講座:動手‧動口‧動腦 文圖學視聽進行式




謝謝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邀請我在去年12月12日分享文圖學的教學經驗和心得。
歡迎觀看演講錄影。希望對教通識課程、文言文的老師們有參考價值。同時也借鋻新加坡的雙語教育結果。

2023/04/09

《星洲創意:文本.傳媒.圖像新加坡》新書發布導讀會Creative Nanyang: Text, Media, Image Singapore-book launch

 


新加坡是文化沙漠?文化荒岛?

南洋理工大学衣若芬老师说:“新加坡是文化博览园!”

打开衣若芬老师2023年新书《星洲创意:文本·传媒·图像新加坡》,7个展厅,7段故事

探索星洲创意,发现七彩缤纷的新加坡!


主持:李逸(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主讲:衣若芬


导读分享: (依发言顺序)

张晔扬(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李聪(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何诚明(人工智能科学家.诗人)


时间:2023年5月7日下午2:30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5楼Imagination Room




衣若芬 I Lo-fen《南洋风华》Gorgeous Nanyang: Arts, Advertisements, Crossover Singapore X《星洲创意》Creative Nanyang: Text, Media, Image Singapore 双书合购限量特价

 



新加坡人可能也不知道的新加坡故事

《南洋風華》X《星洲創意》,從19世紀到2019年,探索新加坡的文化藝術大觀!

2023/04/08

AI炒作和人道关怀 AI Hype and Humanitarian Concern

 


2023年3月可能是人工智能研发历史上最火热蓬勃的一个月。先是2022年11月Open AI公开ChatGPT 3.5,随着相应的使用场景和搭配的程序工具陆续推出,可以聊天、写文案、编程、翻译、总结归纳文章,乃至于写小说和论文的强大能力,基本上包办了一般文书处理的工作。最令人惊艳的是,可以用人类日常的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作为指令,让ChatGPT去执行,然后再把程式码导出复制到我们想操作的软件,轻松达到指令的目的。于是,不出3个月,一些“用AI躺赚百万美金”、“摧毁谷歌霸权”、“颠覆社会”等等耸动的标题便在网路上弥漫扩散,“出圈”到大众的视野。

接着,本来也致力于人工智能研发的谷歌公司,在去年工程师训练人工智能 LaMDA,疑似出现带有主体意识和“禅意”的对话之后,一度放慢速度,不让微软专美于前,也公开了人工智能Bard。Bard目前只允许部分国家网民使用,因此我只看到经验分享的结果,似乎不如ChatGPT和GPT-4理想。至于百度的“文心一言”,也在这一串人工智能的爆点上登场,嘘声高于掌声。

3月29日,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发表一封公开信,信中质疑“我们是否该发展最终可能超越我们、比我们聪明,并取代我们的非人类心智?我们应该冒着失去对文明控制的风险吗?”呼吁暂停开发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签署这封公开信的一千多位人士,包括推特的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苹果联合创办人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等。我在参加大学关于GPT-4和强化教育的会议时,也有同仁引述BBC新闻,询问是否要连署支持。

根据《天下杂志》报道,华盛顿大学语言学教授班德(Emily M. Bender)回应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公开信指出:这封信充斥着“AI炒作”(AI hype),并滥用了她的研究成果。她的研究特别强调“目前大型语言模型在压迫性系统中的使用”,这是比“假设的未来AI”更具体、更紧迫的问题。

什么是“大型语言模型在压迫性系统中的使用”?我想这句话可能是翻译不顺的问题,就尝试转回英文,不过看了英文也不明白,主要是两个术语:“大型语言模型”和“压迫性系统”。接着我询问谷歌这两个术语,前者还能理解;后者搜索出的资料涉及神经受损、骨折疼痛,显然不是班德教授的意思。

终于,我想到,何不问问ChatGPT?以下是ChatGPT的回答:

“大型语言模型(例如GPT系列模型)可以用于训练各种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程序,例如语言生成、文本分类、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然而,它们也可以用于壓迫性系統,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推荐算法、自动化内容过滤、言论监管等。这些应用程序可能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影响信息多样性,并有可能滋生偏见和歧视。因此,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壓迫性潜力需要得到审慎的考虑和监管。

为了防止大型语言模型在壓迫性系统中的滥用,需要在法律、道德和技术层面上进行控制。例如,政府和监管机构可以制定法规限制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语言模型,例如在涉及敏感话题、政治宣传或涉及歧视的情况下。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努力研究开发更加透明和公正的人工智能算法,以确保这些技术不会滥用或产生负面影响。”

原来如此啊!我开始感受到人工智能比搜索引擎还有用的的统合解释力了。青年人才荟萃、巨头资本集中,军备竞赛似的人工智能研发可能放慢脚步吗?受惠还是受害,考验的不只是科技进展,更重要的,是“人类智慧”。


2023年4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