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9

芽籠夜色












芽籠之夜,春色無邊。
知道芽籠(Geylang)這個地名,是聽說這裡有全新加坡唯一的「永和豆漿」,而且味道不能說和台灣賣的一模一樣,但已經可以滿足一點思鄉的口腹之慾。
向新加坡人提起「芽籠」,得到的回應不一,有的人會告訴你,那裡有各種各樣的美食,從中國菜、西餐、日本料理、韓國烤肉、港式飲茶,到鄰近的泰國菜、越南菜、印尼菜──所以有「永和豆漿」一點也不奇怪。有的人告訴我,那裡不宜婦女獨自前往,以免被誤會……。
「芽籠」的本地語發音很像閩南語的「基隆」,我的旅遊指南說,那裡是「尋找馬來風情」的好去處:「馬來人早期曾在新加坡河搭建水上高腳屋,萊佛士登陸後,將之驅離解散,這批遊民只好搬往芽籠士乃(Geylang Serai)定居。近百年來,濃烈的民族色彩與生活文化已生根茁壯。」
今年十月二十四日是馬來人的「開齋節」,是齋戒月的結束。齋戒月期間,早上日出之前吃過早餐,之後一直到月亮升起(聽說今年是晚上將近七點鐘)都不能進食,連喝水也禁止,以體會窮困者與苦修者饑餓的感覺、忍耐的精神。到了「開齋節」「解禁」,有如過新年一般,全家人穿新衣、戴新帽,出門走訪親友。他們穿的傳統馬來服飾通常是同顏色和同質地,大概是同一塊布料剪裁的吧。馬來人喜歡孩子,夫妻生三四個小孩是稀鬆平常的事,見到穿著同色衣服的馬來家庭,浩浩蕩蕩出現在商場或地鐵裡,有一種莫名的,為他們感到幸福的喜悅。
因為是國定假日,在家裡懶懶散散混了大半天,晚上心血來潮,既然是馬來族的節慶,何不就去馬來朋友居住的大本營去湊湊熱鬧?看看他們如何歡渡佳節?約了友人前去芽籠。
地鐵裡到處是成群的馬來家族,華麗的裝扮,亮眼的首飾,從帽子到鞋子同一色,而且大多是鮮艷的孔雀藍、芥末綠、茄紫、粉青,絲質的長衫上還有金線滾邊或精巧的刺繡,真叫人目不暇給。
走到芽籠路,果然各地美食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各省佳餚,從麻辣火鍋到北方餃子。我們進了一家新疆烤肉店,友人發現冰櫃裡竟然有「哈爾濱啤酒」。哈爾濱啤酒的標籤上繪著俄羅斯式建築,泡沫細緻,口感滑順,友人的評價是:「不俗。」
在新加坡喝東北的哈爾濱啤酒,吃西北的新疆炭烤羊肉串,過馬來人的「開齋節」,難怪友人要說去了芽籠一趟,就會愛上新加坡!
酒足飯飽,甜點是餘興節目──「眼睛吃冰淇淋」。
這才叫「大開眼界」,而且幾乎零距離。
如果你看過韓國導演金基德的電影「壞男人」,可能窺看過韓國的花街柳巷風情。戴著粉紅色假髮,身著暴露的性感衣裙,濃妝艷抹,一聲聲「哥哥來玩」的嬌喚,不時還會上前拉扯男士,招攬生意。類似「櫥窗美人」的場面,在世界許多地方都看得到。
你走過芽籠路,沿著騎樓下的雜貨店、藥房門口,站了一排排女人,她們拉住你的手臂,溫柔地說:「不要害羞,幫你按摩,輕鬆一下。」她們的口音,大部分是中國西南邊,你想起湖南(最近湖南女子在此地鬧了幾條社會新聞)、四川、廣西、貴州、雲南,彷彿從她們的氣息裡,聞得出麻辣火鍋的味道。
你發現那是一家按摩院,玻璃門上明明白白寫著,不接受女客人,不歡迎情侶入內消費。
皮膚白皙的女子,即使熱帶的夜晚讓她的臉妝泛出油光,你仍然可以一眼看出她的娟秀,並且從唇角滑向頸子,毫不扭捏做作的深深乳溝。
那麼多堅挺的近乎半裸的胸脯,你掃視那一排排站在店門口的女人,輕輕甩脫她的手,她也不糾纏,仍然面帶微笑。
你行經販售私煙的小攤,說是小攤,不過就地上一口袋子,以便警察來取締時溜之大吉。此地的香菸價格,據聞是台灣的五倍,並且不允許旅客由境外攜入,否則幾倍香菸錢的罰款。
站在燈光稍暗的空地,你回拒私煙小販的兜售,瀏覽那些吃青春飯的女子。她們穿著普通的牛仔短褲或迷你裙,合身T裇,斜背著小包,除了上衣的領口比較低,走在路上,極平凡的模樣,難怪她們被說成是「良家婦女型」的,你沒看見電影裡妖嬈嫵媚的誘人蜜桃,她們只是小玉西瓜,止渴,但沒有幻想。
越過空地,這一處騎樓擺了果菜攤,通路狹窄,遊人擁擠,你幾乎可以觸碰摩擦過青春女子們,已經能夠對她們在你耳邊的輕聲細語不予理會。
這條馬路久久不見行人穿越的空檔,你趁著車流的間隙跑到對街。
一個老先生問女子,女子比出「三」的手勢,老先生搖搖頭,比著「一」,女子搖搖頭。
你聽見有人說:「你怎麼不吃胖一點,你這樣太瘦了,營養夠不夠啊!」賣燒臘飯的大吊烤鴨下,二十來歲模樣的女子把中年男子的手放在兩掌中揉搓。
中年男子說:「有啊!我都有在吃啊!」
芽籠開齋節之夜,無邊的春色,小玉西瓜也變得可愛了。

(台灣《聯合報》2008年3月17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