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9
2023/10/26
用繪本激活中國古代經典||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Picture Books, an example ...
2023/10/21
碧筒杯 Blue tube cup
衣若芬摄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
“好变态哦。”
静谧的展厅,虽然她轻声细语,我骤然被打断沉思,循声望去。天蓝运动短衫,白色迷你短裤,俯身向展柜,露出白嫩的小蛮腰。右手将垂向胸前的长发撩往耳后,左手牵着男友。
“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男友念出展品说明牌上的中文。
“鼻饮杯。”她重复刚才男友读的中文,说:“明明有吸管,干嘛非要用鼻子呢?”
男友说:“是范成大说的。”
“范成大是谁?”她被男友拉往另一个展厅,边走边问。
这几个白釉绿彩的杯子,杯口向外略微翻张,杯壁有的装饰三组环形线条,每组两到三道线。细折腰下是比杯口小约三分之一的喇叭型底座。最特别的是,一条吸管从折腰沿着杯壁向上延伸,两条扣带将吸管附着。视线转进杯里,杯底有绿色的鱼、乌龟、小鸭。
我导览过这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黑石号唐代沉船几次,每次介绍这几个“鼻饮杯”,我总是补充“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的史料来源,说曾经在广西做官的南宋文人范成大(1126-1193),在他的书《桂海虞衡志》纪录了少数民族用鼻子吸饮水和酒的习惯。观众啧啧称奇,说很难想象用鼻子吸水有什么快感。还有人说:是不是像通鼻器一样,要按住一个鼻孔?
我觉得疑惑,为什么唐代沉船文物要用晚了300年的资料证明用途?“鼻饮杯”是河南巩县窑,为什么制造广西少数民族的物品,还卖去阿拉伯?查到一篇网路文章,引用Ibn al-Jazzar (898-980) 和 al-Baladi (fl. 979)医生的文献,说特制绿釉带吸管的杯子用来给小孩断奶,他们只有喝完杯中液体才能看到底部的鱼。可是仅仅为了断奶,就向中国订制陶瓷杯子,未免太奢侈啦!我还没看过世界上有什么产品是为了让孩子断奶用的呢。
后来读到苏东坡的诗句—“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帯荷心苦”,写他在湖州和友人泛舟喝酒。“鼻饮杯”杯壁贴的吸管,下头折进腰部,上头外弯,有如S字型,很像大象的鼻子,有点接近苏东坡的意思。可是,“碧筩”是什么?酒怎么会喝起来带有苦味?
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我看到“碧筩(筒)杯”的记载:
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杯。历下学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这段文字有两个值得注意修正的点,一是“郑公悫”应该是“郑公懿”,郑懿是北魏时人,所以“魏正始中”指的是北魏正始年间(504-508),而不是三国时代的曹魏。在酷暑三伏天,郑懿把大莲叶放在装砚台的木格,倒入酒,拿发簪刺破叶心,连通叶心和叶柄,然后吸着弯曲如象鼻子似的叶茎,酒经由叶茎入口,夹有莲的香气,苏东坡说微带苦味。
正兴奋以为找到“鼻饮杯”可能的史料,才晓得扬之水、孟晖都把这些“鼻饮杯”归为碧筒杯,或是统称“吸杯”。她们举的其他例子大部分是荷叶型。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也有和黑石号类似的杯子,名为“唐三彩深腹吸杯”。
深究“鼻饮”的语境,范成大最后说“记之以发览者一胡卢也。”“胡卢”就是笑声,是觉得有趣。而《汉书》说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就很歧视“鼻饮”了。
所以,与其称为“鼻饮杯”,还是“碧筒杯”优美,即使不是荷叶造型,青翠的绿色仍然令人心旷神怡。你看那带花纹刻痕的管口,塞进鼻子可能不好受咧。再说,元代張雨有《碧筒酒》詩:
采绿谁持作羽觞,使君林下晚尊凉。玉醪沁露心微苦,翠管承云手亦香。饮海龟藏莲叶卷,吸川鲸恨藕丝长。倾杯悞展淋漓袂,咲絶耶溪窈窕娘。
藏在杯底的小乌龟,要慢慢啜饮才会现身,可别忘了要从吸管入口,不然会流洒到衣袖,惹得人家姑娘笑话啊。
2023年10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
2023/10/17
2023/10/07
2023 World Seoye Biennale of Jeollabuk Do 세계서예전북비엔날레韓國全羅北道世界書法雙年展 part 2
#衣若芬陪你看展覽
2023年9月22日-10月22日
韓國全州
22 September-22 October
Jeonju Korea
继续写啊!Keep Writing!
書法家李和子與作者衣若芬 |
“穿短袖啊!会冷吧?”她带着白色手套的双手握着我的双臂。
的确有点凉。
自从长居热带,旅行前总要再三查询目的地的天气,看到连续7天20到26摄氏度,9月的韩国今年还没入秋呢。只带了一条披肩围巾,不敌气象预报没显示的降雨。
哦,不是气象预报错了,是我过早查询了。连续两个星期,下课以后回家整理行李赶赴机场,搭半夜的飞机出国。先是南京大学的南京论坛,返回新加坡已经晚上11点。第二天上课,结束以后再打包行李赶赴机场,飞韩国。
迷迷糊糊乘机场地铁抵达首尔,出站才注意到外头下着雨,而且,气温16度,这是正午时分,傍晚还可能降温。然后想起来,我查询天气情况是两个星期前哪!
去全州参加今年世界书艺全北(全罗北道)双年展,位于首尔南方3个多小时车程,应该比较温暖吗?知道全州不比首尔热闹繁华,还是在首尔添购外套是好。
高铁站没有检票人员,我直接进站。找到车厢座位,吃刚才在便利店买的饭团,新外套柔软轻暖,吃饱喝足再补个眠吧。
才咽下第一口饭,一位中年男子拿着纸张打印的车票对我说,我坐了他的位子。我滑开手机,邀请我参加活动的主办单位寄给我的是电子票,我也打印了备用。坐在我旁边的女士看了看两张票,说:“一模一样嘛!”
火车缓缓开动,男子离开了。我继续吃喝。
拿着扫码器的票务员过来,后面站着刚才那位男子。
“你的票已经取消!”票务员扫了我的票上二维码说。
“取消?我没有取消呀。”我不解。
我们到车厢衔接的空间,票不是我买的,自然拿不出证明。我打电话给邀请我的老师,老师已经移交会务工作,还是替我向票务员解释,我可以不交罚款,付3万4千4百韩元重新买车票。幸亏不是假日,还能有座位。
和接待我入住旅店的蒙古人用韩语沟通,才晓得这书法双年展规模很大,展场至少3个,作品有多少件呢?第二天开幕,得知有超过4000件!其中有1000件是“千人千诗”,作品缩小合并于一件巨幅。我注意到主办单位把韩语说的“书艺”直接翻译成“seoye”,而不是一般英语说的“calligraphy”,刻意营造韩国的主体性。
1997年,韩国主办东亚运动会(East Asian
Games),为向国际宣扬文化,以制作韩纸闻名,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的祖籍地全州,主办世界第一个书法主题的大展。那一年,也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初次播放韩剧,“韩流”在亚洲漫溢的开始。强调书艺(seoye)的古老城市全州,让全球同好欣赏汉字和韩语拼音字母(Hangul)的书写艺术。此后,正式成立双年展的基金会,全州市政府鼎力支持。
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每一届都举行作品评选,获得过大奖的书法家,包括中国的王冬龄,日本的中村云龙,今年的得奖者,是关心我冷不冷的李和子。80岁的老奶奶,娟秀工整的Hangul,写《圣经》诗篇96章:“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她穿着传统韩服,戴上白色手套,上台领奖状和两千万韩元奖金,是双年展14届以来罕有的得奖女性书法家。
我告诉她,我心里暖暖的,一点儿也不冷。
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生动”,因疫情停办的项目恢复启动,鼓舞大家以“浩然之气”,培养“生生不息的德性”。参展的书法家来自各地,我见识了阿拉伯文、蒙古文、日文、英文、西班牙文等等不同造型的视觉表现,相对于我在这次研讨会谈机器人和AI书法,人手写的文字还是有灵魂和情感。
李奶奶的字在刚健雄强的其他作品中似乎纤细微弱,却别有一股坚毅虔诚。镜片后面,她的眼睛笑眯眯,我们合影之后,她拍拍我的手背离开,走了两步,回头对我说:“继续写啊!”
我想解释,我不是来参展的,举起胸前的挂牌,我的名字下面,写的是“Ar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