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碧筒杯 Blue tube cup

 

衣若芬摄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好变态哦。”

静谧的展厅,虽然她轻声细语,我骤然被打断沉思,循声望去。天蓝运动短衫,白色迷你短裤,俯身向展柜,露出白嫩的小蛮腰。右手将垂向胸前的长发撩往耳后,左手牵着男友。

“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男友念出展品说明牌上的中文。

“鼻饮杯。”她重复刚才男友读的中文,说:“明明有吸管,干嘛非要用鼻子呢?”

男友说:“是范成大说的。”

“范成大是谁?”她被男友拉往另一个展厅,边走边问。

这几个白釉绿彩的杯子,杯口向外略微翻张,杯壁有的装饰三组环形线条,每组两到三道线。细折腰下是比杯口小约三分之一的喇叭型底座。最特别的是,一条吸管从折腰沿着杯壁向上延伸,两条扣带将吸管附着。视线转进杯里,杯底有绿色的鱼、乌龟、小鸭。

我导览过这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黑石号唐代沉船几次,每次介绍这几个“鼻饮杯”,我总是补充“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的史料来源,说曾经在广西做官的南宋文人范成大(1126-1193),在他的书《桂海虞衡志》纪录了少数民族用鼻子吸饮水和酒的习惯。观众啧啧称奇,说很难想象用鼻子吸水有什么快感。还有人说:是不是像通鼻器一样,要按住一个鼻孔?

我觉得疑惑,为什么唐代沉船文物要用晚了300年的资料证明用途?“鼻饮杯”是河南巩县窑,为什么制造广西少数民族的物品,还卖去阿拉伯?查到一篇网路文章,引用Ibn al-Jazzar (898-980) 和 al-Baladi (fl. 979)医生的文献,说特制绿釉带吸管的杯子用来给小孩断奶,他们只有喝完杯中液体才能看到底部的鱼。可是仅仅为了断奶,就向中国订制陶瓷杯子,未免太奢侈啦!我还没看过世界上有什么产品是为了让孩子断奶用的呢。

后来读到苏东坡的诗句—“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帯荷心苦”,写他在湖州和友人泛舟喝酒。“鼻饮杯”杯壁贴的吸管,下头折进腰部,上头外弯,有如S字型,很像大象的鼻子,有点接近苏东坡的意思。可是,“碧筩”是什么?酒怎么会喝起来带有苦味?

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我看到“碧筩(筒)杯”的记载:

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二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吸之,名为碧筒杯。历下学之,言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这段文字有两个值得注意修正的点,一是“郑公悫”应该是“郑公懿”,郑懿是北魏时人,所以“魏正始中”指的是北魏正始年间(504-508),而不是三国时代的曹魏。在酷暑三伏天,郑懿把大莲叶放在装砚台的木格,倒入酒,拿发簪刺破叶心,连通叶心和叶柄,然后吸着弯曲如象鼻子似的叶茎,酒经由叶茎入口,夹有莲的香气,苏东坡说微带苦味。

正兴奋以为找到“鼻饮杯”可能的史料,才晓得扬之水、孟晖都把这些“鼻饮杯”归为碧筒杯,或是统称“吸杯”。她们举的其他例子大部分是荷叶型。河南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也有和黑石号类似的杯子,名为“唐三彩深腹吸杯”。

深究“鼻饮”的语境,范成大最后说“记之以发览者一胡卢也。”“胡卢”就是笑声,是觉得有趣。而《汉书》说的“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就很歧视“鼻饮”了。

所以,与其称为“鼻饮杯”,还是“碧筒杯”优美,即使不是荷叶造型,青翠的绿色仍然令人心旷神怡。你看那带花纹刻痕的管口,塞进鼻子可能不好受咧。再说,元代張雨有《碧筒酒》詩:

采绿谁持作羽觞,使君林下晚尊凉。玉醪沁露心微苦,翠管承云手亦香。饮海龟藏莲叶卷,吸川鲸恨藕丝长。倾杯悞展淋漓袂,咲絶耶溪窈窕娘。

藏在杯底的小乌龟,要慢慢啜饮才会现身,可别忘了要从吸管入口,不然会流洒到衣袖,惹得人家姑娘笑话啊。


2023年10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