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学生的作业,突然发现从4月5日起,上传到学校课程网站上的书面报告,都会被检测其中人工智能写作(AI Writing)的比例。以往纠察抄袭的工作,增加了更“斗智”的成分。
直接让AI写作业当然是不可纵容的取巧行为,但我想:与其防堵禁止,视AI为 “洪水猛兽”,把利用AI等同于偷懒,甚至要接受扣分的处罚,教育工作者最好摆正态度,加强培训和自我提升,才是陪伴年轻世代一起适应AI时代,向年轻世代学习的平等心理。
“我很羡慕你们!”我在课堂上说。
同学们唉声叹气,焦虑自己上学是“学畜”,毕业当“社畜”,然后职业就要被AI取代了—“你们老一辈的安然度过,受苦的是我们!”
我说:“是啊!你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可能比我多得多,人类文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你们会经验得比我多。你想过三万个重复的一天?还是三万天新鲜有趣?”
同学们不以为然,说现在要躺平也找不到空地啦!
我实验过ChatGPT整合资讯,解答问题的功能超过谷歌搜索引擎之后,想试试它对我做学术研究的助力。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先玩一玩,才好和同学们分享,哪里是雷区?哪里是乐土?
适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邀请我在“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正是我和ChatGPT“合作”的好机会。
我在构思让ChatGPT为我组织什么发言题目,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曾经在徐州治理黄河,率领军民抵抗洪水,写了《河复》诗记录经过,我还造访过黄楼,录制介绍苏东坡与黄楼的视频。且慢,主办单位可能更欣赏的是苏东坡和山东的因缘吧?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在山东诸城的豪放词;还有在山东登州(今蓬莱)任官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他的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可是新加坡收藏家杨启霖“袖海楼”典故的来源呢。
这些,并没有什么新意,不需要AI也写得出来。于是我想给ChatGPT出几个宽泛一点的问题,比如“苏东坡和黄河文化有什么关系?”它回答:
苏东坡于北宋时期曾先后担任过河南知府(1079年至1080年)、河南转运使(1091年至1092年)和河南西路转运使(1093年至1094年)等职务,这些官职都让他有机会参与了当时的河南地区治理和开发工作,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苏东坡有哪些书法作品和黄河有关?”它的答案是:
苏轼书法作品中有一件作品是名为《黄河回北天远》的行书,其中写有“黄河“二字。这件作品是苏轼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在安徽省桐城市写成的,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样煞有介事地一派胡言尽管令我啼笑皆非,我也感到忧虑: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有判断能力,拆穿ChatGPT的自说自话。万一有人直接传播这些内容,我们怎么“打假”打得完?
我没有立即放弃,隔了几天,我再给ChatGPT三个问题:
1. 什么是“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2.当代推动黄河文化精神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3.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广黄河文化精神?请举例10个可以实践的方式。
每一个问题,我都用不同的语句反复提出,它的回复有些雷同,也有的出入比较大。我尤其满意的是它发挥了人工智能的优势,指出虚拟博物馆、智能语音和翻译、电子游戏、文物保存及修护等“点子”,同样适用于延续其他类型的传统文化。最后,我全盘归纳总结,即使不算非常精彩,仍然闪耀亮点。
雷区?还是乐土?也许除了AI提示工程师(Prompt Engineer),不久还会有新的职业,我称为“明辨师”,帮助人们判断AI生成答案的真伪—我的“斜杠”又多了一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