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台灣文學花園

南大"台灣文化光點計畫"工作團隊與黃春明老師



「我是一隻羊,吃草是我的生活;吃草是我的興趣;吃草也是我的工作。」黃春明老師說。
20154月,舉辦過「四月望雨」,介紹台灣歌謠的活動之後,完成了「台灣文化光點計畫」的第一期工作。今年,我又擔任了南大「台灣文化光點計畫」的主持人,總策畫新一期的活動,
新一期的主題是文學。
從明清以來,台灣便產生了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未被政治風暴損害的文字駕馭能力,以及相對完善的語文教育,有利於培養善於書寫表達的作者,很適宜介紹給愛好閱讀的大眾。
不過,在一片熱議及批評時下人們欠缺閱讀習慣、出版社和書店逐一倒閉癱瘓的狀況下,要辦文學講座吸引更多青年讀者並不容易。需要閱讀的資料已經充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找得出時間來靜心讀文學書嗎?
於是,我們設計了「讀給你聽」的親近文學作品方式,用美聲朗讀搭配優質音樂,希望讓大家從聽覺裡接受文學的內涵,感到文字的魅力和動力。我們精選了十位作家的散文,包括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台灣文學「教母」齊邦媛老師、榮獲文化獎得主林文月老師、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鍾梅音、張曉風、黃春明、蘇偉貞、陳黎以及我的散文,從1031日起,每日下午315分,在958城市頻道播出,每集十分 鐘。
雖然只是十分鐘的節目,我們仍然 全力籌備,挑選內容和篇幅長短合於十分鐘朗讀的篇章,在作者的性別、年齡、身份背景、寫作風格等等各方面有所均衡,以期達到宏觀言簡意賅的台灣文學史目的。
散文的抒情傳統和議論特徵,是文類中頗受關注,並且具有實用性、創造性、啟發性的書寫載體。所以,對於初學 一種語言的人來說,閱讀理解散文作品,是幫助提昇言說能力的最好方式。
在現今各種新媒體逐漸在內部取得協調,外部多元擴充的便捷條件之下,我們決定為名為「台灣文學花園」的廣播文學節目,搭配相關的視頻和圖像,趁著學校休講的期間,前往台灣采風。
梅姬颱風卻尾隨我們抵達台灣,整個打亂了我們規畫的行程。約定好要前往彰化賴和紀念館那天,鐵路全線停駛!雨不算大,一陣陣的狂風吹倒了路樹和商店招牌。我們在台北車站徘徊,心裡還期待颱風能奇蹟轉向或減弱。
在台北地下街商場覓食,大多數店家都大門緊閉,顧客也大多和我們一樣,是外地來的。還有不少拉著巨型行李箱的遊客,來回晃盪。他們不是在閒逛,而是好似無處可去,乾巴巴、眼睜睜,百無聊賴又無可奈何。
我們終而也不得不去辦理退票手續,打消了參訪的念頭。
第二天,幾乎台灣本島各地都快要脫離暴風圈,各縣市政府卻紛紛宣布停止上課和工作,鐵路也要下午兩三點才恢復暢通。預訂計畫,是要到台南台灣文學館,依此行駛班次,就算到了台南,已經傍晚,何況本日還閉館呢。
我決定更換行程,試著和作家黃春明老師聯繫,和他見面採訪。
黃老師大病初癒,休養得宜,看來精神奕奕。他強調要「好好生活」,寫作不是憑靈感,而是從生活裡體會。現代人的生活同質性太強,不容易有 個人獨特的經驗和想法,同時詞彙量有限,無法使用不同的動詞來描述同一個動作,結果作品貧瘠。
我請教黃老師,寫作對他的意義是什麼?
黃春明老師說:「我是一隻羊,吃草是我的生活;吃草是我的興趣;吃草也是我的工作。」不必刻板每日如工人上班,規定自己一星期得寫多長的文章。對於黃老師,寫作、貼撕畫、辦劇場等等,都是興趣兼工作,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多發揮個人所想,創造更滿意的作品。
我常想,台灣文學花園的繁茂,就是有賴於黃老師這般,始終保持創作熱情,筆法新穎,因興趣而工作;又在工作中保持興趣的作家。
後來我們按照原計畫,採訪了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台灣文學館,以及蘇偉貞老師。這些精采的內容,都將逐一上載到南大「台灣文化光點計畫」的網頁,和全球同好共享。
隨著「台灣文學花園」廣播文學節目即將播出,1030日上午十點半,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6樓,將舉行「聲情文學」講座。本地的資深朗讀聲音演員將現身說法,結合視覺與聽覺,和大家一起,悠遊在花團錦簇的文學天地。

「聲情文學」講座
上網報名



2016年 10月 2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