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是日本動畫家宮崎駿作品的主要題材和意象。舉凡「魔女宅急便」、「風之谷」、乃至於「最新告別作」「風起」等等,無不有飛翔的畫面。
「宮崎駿靈感的來源?」「宮崎駿取景的地點?」成為「粉絲」好奇及喜愛的話題。「神隱少女」(或譯「千與千尋」)裡畫的掛著紅燈籠的老街是在台灣的九份嗎?「紅豬」裡從飛機上鳥瞰的是亞得里亞海嗎?至於「天空之城」,有人說在英國;有人說在義大利;有人說在南美洲,還有人乾脆把中文地名就冠上「天空之城」──位於希臘中北部的美特歐拉(Meteora)。
美特歐拉在希臘文裡是「浮在半空中」。從雅典坐了五個小時的火車到達美特歐拉的小鎮卡拉巴卡(Kalabaka),一出車站,果然就被迎面的建築後的巨石給驚震住了。像是從地底長出的奇大巨岩,在鎮上舉頭可見,而那「浮在半空中」的,是14世紀以來陸續興建的東正教修道院。
11世紀時,就有修行者在美特歐拉的岩壁洞窟裡隱遁,後來形成修道群體。14世紀中葉,塞爾維亞人占領了希臘北部,一些東正教修士向南遷徙,他們在美特歐拉海拔200到600公尺不等的石岩頂端,靠著繩索編成的籃筐垂吊運送人員和物資,眾志成城,興建了十多處修道院。
崔巍的峭壁上的修道院,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遺世獨立,靜心虔誠信仰,宛如接近天堂的所在。17世紀逐漸衰落且甚至為人淡忘的美特歐拉,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之後,開放了六個修道院讓人們參觀和參拜。
登上蜿蜒崎嶇的石階,稍稍喘息,穿著牛仔褲的我被要求圍上長裙才能購票入內。在雅典觀察過東正教信徒的參拜儀式,覺得和佛教略有相似。捐「香油錢」、點蠟燭、祈禱、執念珠,連耶穌基督屈指的樣子也像釋迦牟尼佛的說法手印,不過耶穌基督屈的是無名指。信徒買了聖物,也會放在聖像前空中旋繞,好像佛教徒「過香爐」。看到修道院懸掛敲擊的諾亞方舟故事的木板,也讓我聯想到寺廟的木魚板。
只能說,我對東正教的知識還太膚淺,但是能感染到信徒的誠心頂禮,他們隔著玻璃櫃親吻聖像和聖者的遺骨匧;伸三隻手指畫十字,不只畫到胸前,還畫到地面。滿壁直達天花板的聖經故事繪,常出現的是聖喬治屠龍、耶穌受難主題的畫作,雖非出自名家之手,畫風也不算寫實,但是傳意達情,令人動容。
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是對格列佛遊記裡拉普達(Laputa)王國的現代想像,思索科技與人慾的發達與崩壞。拉普達在濃厚的白雲之外,一般人眼不見不信。經過海盜和軍隊的爭戰,奪回飛行石的拉普達王族少女和普通百姓少年一起昇空,是打算徹底瓦解「天空之城」吧?
而美特歐拉的晴天藍得透明,小鎮居民怡然生活於高聳的巨岩下,偶爾還能看到幾隻野生的白山羊在修道院下的洞穴裡休息,聖與俗、人與物,相安無事。拉普達被毀滅了,或許才能返璞歸真。
站在美特歐拉的絕頂凌虛御風,久石讓的「天空之城」動畫配樂和現場很搭。飛翔,真是好浪漫好愜意的夢想。
三個山城日夜,把美特歐拉盡情「吃」進眼波腦海,走回卡拉巴卡火車站途中,為了確認方向,朝一扇大敞的窗戶內探頭,一群年輕人圍坐著談笑。一位中年女士熱情地招喚我和友人進入屋裡。她是位英語補習班的主任,正和學生慶祝順利升上大學。
我們獻上祝賀,由於還有幾位友人已經在火車站等待,不敢多逗留。帶著女士贈送的披薩和無酒精啤酒趕去會合,友人們也收到了出租車司機給的櫻桃,都說要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回雅典的五個小時車程吃吃喝喝解解悶。
我們怎麼會悶呢?才想到什麼美特歐拉的「羽化登仙」,這人間情味,還是聽徐志摩的話好了──「我再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份;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的做人。
2016年7月3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