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龍門圖
梧桐鳳凰圖
朝鮮民畫博物館
不曉得中文有沒有「奧地」這個詞,韓語裡,「奧地」指的是交通不便,遙遠的窮鄉僻壤。聽說我想去位於江原道寧越郡的「朝鮮民畫博物館」,我的韓國友人都說:「奧地!奧地!那裡是大韓民國的奧地啊!」
等到我真的花了十個小時,輾轉換了三趟車,在漆黑蜿蜒的山道上摸索,我的出租車司機,一路嚼著口香糖,快意奔馳的長髮大姐,再也哼不出輕鬆的曲調,我終於領教了「奧地」的滋味。
本以為找當地的司機容易識得路,在距離寧越郡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提川租了車,黃昏的夕陽還灑著金光。
「朝鮮民畫博物館哪……寧越郡我是去過啦……」她猛踩油門。
世界上大部分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幾乎都有類似的命運,受到外地遊客的青睞比本地人多一些。為了尋查畫作,我探訪過不少美術館和博物館,在幽深的巷弄裡問路,明明就是「近在眼前」,路人卻搖頭不知,司機大姐的反應,我一點也不擔心。
然而,山裡的夜卻比預想的降臨得迅急,坡度陡峭而綿延,幾回請她放慢車速,看一看告示牌,直到三叉路口,前途茫茫,攔車相問,果然駛過了頭,錯過了一處曲折的轉彎。
「哇!哇!」她費力地把車開上博物館前的坡道,還沒停妥,樹林裡傳來狂烈的狗吠,我一時還猶豫著要不要下車。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聽見車聲狗吠,步下石梯來,我下車表明來意,詢問了明天開館的時間。
司機大姐載我到一間民宿,民宿主人大嬸從睡夢中醒來,替我開了門。深山野地,附近什麼餐飲店也沒有,向大嬸買了「辛」拉麵,在房裡煮了吃,配著大嬸給的泡菜,寒氣漸消。
這是從事學術工作以來,最為疲憊的一次研究旅行,韓國友人勸過我不必去,類似的作品首爾的博物館也有收藏;美術館的同行也說,那裡太不方便,他也沒去過。我還是千里迢迢來了,不只是為了看畫,還想見識傾全力建立一座私人民間繪畫博物館的意志與力量。
「朝鮮民畫」,顧名思義,是指韓國朝鮮時代的民間繪畫。和文人士大夫抒情寫志的作品相比,民畫簡率質樸,色彩鮮艷,經常用以裝飾屏風和櫥櫃,內容包括山水、花鳥、神話傳說、宗教題材和文字圖象等等,表達百姓祈求趨吉避凶,消災遠禍的心理,充滿了通俗的趣味。
正由於民畫的世俗功能和商品化性質,加上畫家都是名不見經傳,甚至於不詳作者,即使受到提倡欣賞民間藝術的日本美學家柳宗悅(1889-1961)的推崇,促使韓國人在二次大戰後開始關心自己的民間藝術特色,不過受到重視的程度仍然不高──值得為這種沒有「學術市場」,「商業市場」也不廣的畫作,興建一座博物館嗎?
見到文質彬彬的「朝鮮民畫博物館」吳錫煥館長時,我不禁提出了許多好奇的問題,「民畫」固然很俗氣,這位退休公務員的「個人興趣」卻呈現了高雅的品味。
吳館長說,他起初收藏的是奇石,喜愛盆栽和蘭花,不知不覺轉移到民畫,二十多年來,累積了三千多幅畫作、三百多幀冊頁。「將個人藏品展示於大眾」,是吳館長基本的想法,花了三年的時間興建,「朝鮮民畫博物館」於2000年7月29日開館,每年參觀人次大約四萬人。
近八年來,博物館的規模愈來愈大,除了一樓展示十九世紀的民畫,二樓和三樓展出的是現代民畫家的作品,許多都是民畫創作比賽的得獎之作。從一樓依序參觀到三樓,彷彿是一條朝鮮民畫的薪傳長廊。
最為辛苦的,還是經營的問題,一張成人參觀券三千韓圜(將近四新元),一年大約八千萬韓圜的收入,要支付五位工作人員的薪資,以及維護作品與博物館的費用,其實有些吃力。
不過吳館長仍然樂在其中,他提到藏品到海外展覽的經驗,例如和紐約的韓人會合作、和中國河北武強年畫博物館合辦展示會,向世人呈獻韓國的民族美感。韓國籍的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也收藏了一幅民畫「十長生」屏風,擺設在辦公大樓裡,象徵了韓國的幸福嚮往。
未來,「朝鮮民畫博物館」還打算把收藏及展覽範圍擴展到越南,營造以韓國、中國、越南為主的民間繪畫天地,這間博物館雖然於韓國的「奧地」,卻有著環抱亞洲、面向世界的雄心。
五月的寧越郡山青水綠,鳥鳴花香,如洗的藍天下,回望韓式古宅的「朝鮮民畫博物館」,我真慶幸自己堅持前來。回去首爾的路程雖然很長,行囊裡的畫冊能夠陪伴我,繼續徜徉在奧地裡的博物館。
《联合早報》(2008年6月22日)
2 則留言:
哇好漂亮的博物館
我喜歡小木屋和石臺階~~
真佩服你的 perseverance
虽然也不是很专业,但是我也喜欢一些民间艺术。老师,你真得很有毅力哦。以前我也有过这种去偏僻地区的经验,为了去看马来西亚最早的一节铁路(已经荒废了),我们乘坐那种简陋得吱吱作响的公共巴士,下了车还要徒步前往好像森林的地方,但是心里异常喜悦与兴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