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有此衣說-衣若芬【陪你來讀蘇東坡】-27 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 4


您好!我是衣若芬。今天要為你讀的是蘇轍為兄長蘇東坡寫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公元1101年,蘇東坡自覺不久於人世,寫信給弟弟蘇轍,請他寫墓誌銘。蘇東坡去世之後,蘇轍寫了兩篇祭文。第二年,蘇東坡葬於汝州郟城縣,蘇轍寫了這篇〈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墓誌銘全篇情感深摯,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我分為六回為您朗讀,這是第四回。寫蘇東坡在杭州救濟饑荒、為百姓治病、修整西湖,解決飲水問題,建造蘇公堤等等。
(元祐)四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時諫官言前宰相蔡持正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刺時事,大臣議逐之嶺南。公密疏言:朝廷若薄確之罪,則於皇帝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於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皇帝降敕置獄逮治,而太皇太后內出手詔赦之,則仁孝兩得矣。宣仁后心善公言而不能用。公出郊,未發,遣內侍賜龍茶、銀合,用前執政恩例,所以慰勞甚厚。
及至杭,吏民習公舊政,不勞而治。歲適大旱,饑疫並作,公請於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貴;復得賜度僧牒百,易米以救飢者。明年方春,即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饘粥、藥劑,遣吏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公曰:「杭,水陸之會,因疫病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私橐得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以待之,至于今不廢。是秋復大雨,太湖泛溢害稼。公度來歲必饑,復請于朝,乞免上供米半,又多乞度牒,以糴常平米,幷義倉所有,皆以備來歲出糶。朝廷多從之,由是吳、越之民復免流散。
杭本江海之地,水泉鹹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故井邑日富。及白居易復浚西湖,放水入運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頃。然湖水多葑,自唐及錢氏,歲輒開治,故湖水足用。近歲廢而不理,至是湖中葑田積二十五萬餘丈,而水無幾矣。運河失湖水之利,則取給於江潮,潮渾濁多淤,河行闤闠中,三年一淘,為市井大患,而六井亦幾廢。公始至,浚茅山、鹽橋二河,以茅山一河專受江潮,以鹽橋一河專受湖水。復造堰閘,以為湖水畜洩之限,然後潮不入市。且以餘力復完六井,民稍獲其利矣。公間至湖上,周視良久,曰:「今欲去葑田,葑田如雲,將安所寘之?湖南北三十里,環湖往來,終日不達,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種菱,收其利以備修湖,則湖當不復堙塞。」乃取救荒之餘,得錢糧以貫石數者萬。復請於朝,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杭人名之「蘇公堤」。
杭僧有淨源者,舊居海濱,與舶客交通牟利,舶至高麗,交譽之。元豐末其王子義天來朝,因往拜焉。至是源死,其徒竊持其畫像附舶往告,義天亦使其徒附舶來祭。祭訖,乃言國母使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壽。公不納,而奏之曰:「高麗久不入貢,失賜予厚利,意欲來朝矣,未測朝廷所以待之薄厚,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壽之禮,禮意尠薄,蓋可見矣。若受而不答,則遠夷或以怨怒;因而厚賜之,正墮其計。臣謂朝廷宜勿與知,而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誘外夷,邀求厚利,為國生事,其漸不可長,宜痛加懲創。」朝廷皆從之。未幾,高麗貢使果至,公按舊例,使之所至,吳、越七州,實費二萬四千餘緡,而民間之費不在,乃令諸郡量事裁損。比至,民獲交易之利,而無侵擾之害。
浙江潮自海門東來,勢如雷霆,而浮山峙於江中,與漁浦諸山,犬牙相錯,洄洑激射,歲敗公私船不可勝計。公議自浙江上流,地名石門,並山而東,鑿為運河,引浙江及谿谷諸水二十餘里,以達于江;又並山為岸,不能十里以達于龍山之大慈浦,自浦北折抵小嶺,鑿嶺六十五丈,以達于嶺東古河;浚古河數里,以達于龍山運河,以避浮山之險,人皆以為便。奏聞,有惡公成功者,會公罷歸,使代者盡力排之,功以不成。公復言:「三吳之水,瀦為太湖。太湖之水,溢為松江以入海。海日兩潮,潮濁而江清,潮水嘗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駛,隨輒滌去,海口嘗通,則吳中少水患。昔蘇州以東,公私船皆以篙行,無陸挽者。自慶曆以來,松江大築挽路,建長橋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吳多水,欲鑿挽路為千橋,以迅江勢。」亦不果用,人皆恨之。公二十年間再莅此州,有德於其人,家有畫像,飲食必祝,作生祠以報。
我是衣若芬,陪你來讀蘇東坡。

2020/10/24

急什麼

 


我又瞥見她在踱步,時而朝我張望,伸長了脖頸,像一隻蓬首的天鵝。但她沒有天鵝的悠閒,偶爾不及一秒鐘的四目對視,她的眼神射出焦急不耐的光,穿透這金魚缸似的落地玻璃門。我沒有閃避,移動了位置,也回看她,隨著身體走勢,抬手瞧了瞧腕錶:15分。

"急什麼?"我心裡想。

到新加坡教書剛滿一個月,就遭遇了"文化震撼"。一位褐髮的白人青年,在我還在交代學生功課時,沒有敲門,直接進來教室,告訴我時間到了,把我的筆記型電腦推向講桌邊,擺上了他的電腦。不顧學生還在幫我擦乾淨白板,他開始在白板上寫字。

"措手不及""倉惶而逃",完全是我教書生涯的驚奇經驗。

大學課表只有上課時間,整點的三十分,每節課一個小時,也就是三十分結束。我後來詢問了行政人員,到底幾分應該下課?沒有規定。

我上課的時間通常在上午八點半到十點半之間,很少碰過同一個教室之前還有老師在上課的情況。能容納一兩百人的階梯教室,只有前後門出入口,沒有窗戶,門的上端牆面有文字燈光顯示課程是否正在進行中。假如前一門課還沒結束的話,我就和同學們坐在走廊的長椅閒聊等待。

不差那幾分鐘。我想。

不過被"闖入"多了,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後門來客,通常是等著上下一節課,提前來享受冷氣的學生。我已經學會鎮定,繼續若無其事地講課。有一年,學生有一百五十多位,幾乎坐滿整個教室。講課期間,後門來客掃視一巡,找不到座位,出去。進進出出,學生不堪其擾,向我提出抗議。

我說:"教室無法鎖門,要我中斷講課,叫那些隨便進來的同學出去嗎?那麼一個小時之內,我們會多次中斷,弄得大家都不能專心。"

結果學生寫了告示貼在門外,註明下課時間,才緩解了問題。

可以阻止學生不要擅自進入,卻對老師無效。仍然有老師無視於門上"課程進行中"的文字,直接推門進來,告訴我:"妳占用了我的時間。"我抬眼看了看座位盡頭上的數字鐘:23分。

設想我是校長,對於這麼熱切急著開講的教員,會很欣賞他們的努力吧?

雖然不是"準時上下課強迫症"者,到東京大學演講,我仍不免有些顧慮。接待我的教授說:"晚幾分鐘進會場,讓稍微晚到的聽眾不會太尷尬。"個人的餘裕,也是對他人的體貼。

我教的必修課用兩種教學模式,一是全班共同的講堂課;另一是二十多位同學一組的輔導課。通常老師只教講堂課,課程裡四到五組的輔導課由研究生助教負責,帶領學生做口頭報告和討論。這學期由於研究生助教員額不足以承擔所有的輔導課,久未接輔導課的我,親自帶領兩個班。

戴著口罩教課,擔心影響聽講,我添購了整組麥克風和接收器、擴音器,以補充教室設備,裝滿過去我出遠門必帶的旅行袋。每次背著旅行袋去學校,幻想目的地是機場…。

進入大樓必須掃瞄證件或二維碼、測量體溫,比以往花較多時間。我不大在意學生晚到教室,疫情期間,健康平安是一切。急,只能讓自己更不舒服。

我再度和門外的眼神接觸。閃念意識到,過去幾個星期,懶得聽她每次來責怪我延誤(電腦已經開機,只需重新登入,要不了一兩分鐘),我把時間壓力轉嫁到學生。一邊收拾講桌上的電線、白板筆、音響組合,一邊口裡說著sorry,越來越不是滋味。我催促學生長話短說,不然我又要去說sorry了。

這一天,我們讀黃遵憲的詩《以蓮菊桃雜供一瓶作歌》,談他任職新加坡總領事時,注意到本地種族和諧的現象。第一組同學用色紙製作了白蓮、黃菊和紅桃花,讓大家直觀花與詩意。第二組同學用黃遵憲的詩句,唱起鄧麗君的"我只在乎你",打起節拍把排比的部分唸成rap,活潑生動展現文學的"歌行體"

討論的問題直指新加坡和國際現狀,我不想草草了事。優雅來自從容,掌握分寸和節度。

急什麼?我不是時間的奴隸。

離開前,我還是sorry了幾聲,這是我和她打招呼的方式。

 

2020102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20/10/10

沒有之一

 


美国国家航空太空博物馆的宇航员模型。(衣若芬摄)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是我看過最經典的太空科幻片,沒有之一。

"沒有之一"這種表述方式很弔詭,既然"沒有",何來"之一"?或認為這是英語"one of..."的中文異化,"one of "意思是"其中之一",沒有"one of "就是"唯一",也就是""

那麼,我剛才的文句裡面已經說了"",何必再強調"沒有之一"

我想,是要顯示它"碾壓"其他太空科幻電影,無論《星球大戰》、《流浪地球》等等後起之秀如何向"2001太空漫遊""致敬"

2020年看《2001太空漫遊》,很容易被一些影評牽引,你看:飛行器的椅背後面有液晶屏幕、進入嚴密機關前和門衛視訊確認身份、用餐的兩人各自看著自己的平板電腦互不交談…這些,很平常啊!說"科技貶值",很對啊!

我時時要提醒自己,這部電影首映於1968年,那時,人類還沒有登陸月球…。

不知道我家是否為了看登月而買電視,"阿姆斯壯""阿波羅"是我最早記得的洋名字,讓我一度以為"菠蘿麵包""阿波羅"的簡稱─我只吃過"鳳梨",不曉得"菠蘿"哩。

黑白的畫面裡,那震撼世界的觸地腳步─沒有看見嫦娥!我問爸爸:"我們以後還有中秋節嗎?還吃月餅嗎?"

那時,"太空"這個名詞好新潮,什麼東西加上"太空"就彷彿搖身一變,成為高科技產品似的,我晚上睡覺蓋的,就叫"太空被"(你家也有嗎?)

隨著美國和蘇聯冷戰結束,太空爭霸放緩。後來,連登月計畫也停止了。月球背面,真的有外星人基地嗎?人類探索太空,會打擾了他們嗎?

系列的"太空科幻肥皂劇"讓我"審美疲勞",直到我看了《2001太空漫遊》。"經典"就是大名鼎鼎,讓你從碎片的榮光裡拾取記憶,以為自己已經看過。

影片伊始,只有音樂,螢幕全黑─咦?我的電腦軟件故障了嗎?

一邊想找解決辦法,也可能是播放DVD的機器年久失修?我被突然"炸裂"的交響樂嚇了一跳!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Georg Strauss)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幾乎是太空科幻片的"標配"(原來這才是"祖師爺")。是的,沒錯,太空人來了。

紅褐乾燥的地表,這是火星嗎?─咦?怎麼跑來一堆黑猩猩?

我翻看DVD的塑膠外盒,上面果然有猩猩的圖像。是的,沒錯,故事要從非洲猩猩講起。"2001太空漫遊"在兩分多鐘的無影像融合György Ligeti的音樂" Atmosphères ",接著是三幕戲:"人類黎明""木星任務(18個月後)""木星和無盡蒼穹之外",中間還插入了中場休息時間,製造觀眾欣賞現場歌劇的效果。全片大量的視覺和聽覺影音取代敘事,內含豐富的象徵和隱喻,難怪對習慣看電影情節的觀眾是一大考驗。

前有《奇愛博士》( Dr. Strangelove, 1964),後有《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2001太空漫遊"表達導演史丹利.庫布里奇(Stanley Kubrick, 1928-1999)一貫對人類命運和人性的思考。電影和作家亞瑟.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 1917-2008)合作編劇,後來出版了同名的小說。克拉克陸續完成了他的"太空漫遊四部曲"2001201020613001。看不懂電影的觀眾不妨讀小說,但是我喜歡維持電影的特殊性,挑戰節奏緩慢、對白稀少,奇幻的體驗。

如果一些"太空科幻肥皂劇"是披著"太空"之名的輕軟"太空被",讓你自得於人定勝天的優越高度;《2001太空漫遊》是一張"太空網",你被包覆在宇宙中,逃脫不去,只有定心沈思。萬物"沒有"獨尊",你,是"之一"

 

2020101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