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6

《文圖學報》創刊 Issue 1- Journal of Text and Image Studies

 


文圖學會刊物《文圖學報》第一期創刊!

請到文圖學會官網閱覽下載。
https://www.tiss.info/

文圖學(Text and Image Studies)是我於2014年創發的學術研究思路和生活審美。20171218日,經新加坡政府核准,註册正式的民間藝文社團“文圖學會”。

2014719-20日,我主辦學與思:國際漢學研討會,邀請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的15位學者,闡述各自的學思歷程,向同行和公衆介紹“學者是怎樣煉成的”。當時我身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系主任,籌辦中文系成立10周年的展覽及團聚活動,除了回溯個人的學術研究經驗,也思考21世紀的人文學科發展藍圖。

我的論著集中於文學和美術的跨學科融通和整合,包括題畫文學、詩意圖和文人文化,過去,這樣的主題被稱爲“詩畫關係”或“藝術出位”。 “關係”强調的是主體之間的依存、背離和無干。“出位”意涵著“本”與“變”,也就是先肯定有本格的性質,超脫本格,産生异化,於是“出位”。“關係”和“出位”都帶有某種“正道”和“偏頗”的價值判斷趨向,看似寬泛,實則隱含對於非主流、非正常的挑戰、提升和不安。我想,與其批評這樣行之有年的觀點,不如另謀途徑;何况,許多新的文化生産,比如商業廣告、二次元動漫、互聯網數字影像等等,都不能簡單化約爲“詩畫關係”或“藝術出位”,我們必須構思一個更具包容力和解釋力的語詞,來指涉和關注新的媒介、産品和現象。《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多重解讀方式,我只提一點——有了“名字/名稱”才能被認定存在,以及繁衍化生。

於是,世界有了“文圖學(Text and Image Studies)”,並且隨著研究開拓,“廣告文圖學”、“電影文圖學”、“漫畫文圖學”等逐漸應運而生。 “文圖學”爲“文本和圖像”的概稱, “文本”含括身體、聲音、圖像。我們也可以將文圖學迭代升級爲“圖像/意象所感知的文本”,容納具體和抽象,因此,“萬物皆文本,文圖學就是看世界”。

我受邀在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講述過文圖學,其中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連續數日專題講座,從古代書畫到當代電影、互聯網彈幕,展現文圖學廣闊豐富多元的面貌。

文圖學課程被選爲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旗艦項目,我在學校的攝影棚錄製簡介影片,工作人員紛紛表示課程新鮮有趣。2018年我應美國斯坦福大學邀請,和Ronald Egan教授合開文圖學課。授課之餘,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和藝術圖書館的藏書更加增廣了我的見識,强化對文圖學研究的信心。

2018126日,文圖學會舉辦第一場活動:觀畫夜游,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導覽,陪同公衆參觀新加坡歷史建築市政廳和高等法院裝修的藝術殿堂。許多參加者告訴我,這是第一次進入美術館,而且聽得懂、看得懂藝術品!欣喜之中,感謝我“把美帶來新加坡,造福大家!這是美的福音!”我不敢承當,說:“美屬於所有人,只要你張開美的眼睛。”同年210日,文圖學會在新加坡城市書房舉行第一場講座“尚衣流:張開文圖學的眼睛過生活”,我請參加者穿著能够代表自己個性的衣褲,從服裝時尚談文圖學,以及認識自我。

此後,文圖學會的藝術導覽遍及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國家圖書館、藝廊等地,2019年還越洋赴臺灣,導覽故宮博物院北部和南部兩個院區。公開講座主題包括書畫、繪本、廣告、電影等等。主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東張西望:文圖學與亞洲視界》(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出版,2019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無法繼續實體藝術導覽,我們改爲錄製視頻上傳。並采取線上工作坊的形式,和專業老師進行藝術育療。2021年開始,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舉行“文圖學·月新知”線上讀書會,由青年學者導讀還沒有翻譯成中文的外文文圖學著作,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好學習,吸取知識養分,交流學術信息和見解。感謝李逸、孟嘉杰、林詩叢、任哨奇、安爽將內容記錄,刊登於本《文圖學報》創刊號中。其他“文圖學·月新知”的書籍,請參看本刊林詩叢執筆《2021年文圖學會活動紀要》。

文圖學會還和南洋理工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臺灣文學學會、日本大阪大學、韓國全北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合作,舉辦“2021臺灣與東亞的文本、圖像、視聽文化國際學術論壇”。論壇收到超過100篇論文摘要投稿,最後選取了63篇,加上4場主題演講(金炳基、淺見洋二、黃美娥、廖肇亨教授),於625-26日順利召開。本刊刊登李逸執筆論壇紀要,以供學界參詳。論壇的文集《五聲十色:文圖學視聽進行式》由我主編,李逸和林詩叢擔任執行編輯,現正付梓中。

今年(2022)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蔓延,“文圖學·月新知”熱情不减。211-13日,我邀請了韓國外國語大學林大根教授、日本關西大學陶德民教授、中國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分別從韓國、日本和越南的文獻材料,舉行“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系列講座。講座內容請參看本刊郭一執筆的紀要。文圖學會和南洋理工大學並受邀協辦臺灣東吳大學主辦的“東亞文圖學與文化交融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526-27日),這是新加坡之外,第一次的文圖學國際會議,標志著學界對文圖學的研究興趣和積極參與。

617-19日,即將迎來“文圖學萬花筒”的景觀盛宴。617日的繪本大觀園,聚焦於臺灣繪本。18-19日,舉行“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線上國際學術論壇,合作的單位有:德國不來梅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日本東京大學、臺灣文化研究學會、香港都會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精彩可期。

715162223日,文圖學會獲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支持,即將以新加坡華文繪本爲主題,邀請作者、畫家、研究者彙聚線上,共同分享創作和閱讀經驗,思考繪本輔助語文學習和心靈成長的推動力量。歡迎讀者們持續關注文圖學會的官網、Facebook、微信公衆號等平臺,接收最新訊息。

感謝文圖學會莫忠明會長承擔會務,各執行委員於工作中撥冗付出時間心力,本期主編郭一設計排版。一群平均年齡低於30歲的青年,開創觀看世界的新格局,在島國新加坡,活躍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生命。

無論病毒如何猖獗,我們的身心抵抗。現實和虛擬的時空,總可以安放一角,讓文圖學掃你的“美盲”,感受藝文的撫慰和滋潤,從那裏出發,昂首向前。

衣若芬書於新北市

20225 居家防疫中

***

  創刊詞…………………………………………………………………… 衣若芬 1

  活動訊息

 2021臺灣與東亞的文本·圖像·視聽文化國際學術論壇紀要……………………………………………………………………………李逸   6

 2021年文圖學會活動紀要………………………………………… 林詩叢  9

 2022年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特邀系列講座紀要……… 郭一 11

 文圖學·月新知

 我們時代的”——讀品斯特《神經-影像:數字屏幕時代的一種德勒茲式的電影哲學》…………………………………李逸      16

 《性視:18-20世紀科學與醫學中的性別圖像》書評………孟嘉杰 22

 聽見你的聲音:被忽略的圖畫書翻譯者…………………………林詩叢 25

 爭說城裏湖邊,有千個扇面”——李慧漱《雅致之時:西湖與南宋藝術》導讀………………………………………………………………任哨奇   33

 《電影與經驗》與漢森的救贖批評……………………………安爽 43

 圖學會大事2017-2021



2022/06/21

考的可是《紅樓夢》

 

清代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今年大陸高考大學聯考的全國甲考了這樣的作文題目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爲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衆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爲“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爲“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爲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衆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産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啓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題目經媒體報導,上了網路熱搜,反應激烈。有的表示考生“哀鴻遍野”;有的則認為:這樣的作文題目,只有賈寶玉才可能得滿分。“哀鴻遍野”的形容或許誇張,但是可以想見考生在緊張的應試過程中,看到這樣有些複雜的前導材料,要求從中提取出寫作的基礎,並且舉出生活和學習的實例,的確檢驗考生閱讀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平時的思考習慣。至於是不是只有賈寶玉才可能得滿分,倒也不盡然。甚至於,我想:即使對《紅樓夢》並不完全熟悉的考生,還是可能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只要掌握三點:問題思維、善採資源、多方解決。

2019年起大陸中小學的語文教科書全面換新,高中學生需要閱讀整本的紅樓夢》。因此高考出現紅樓夢內容的考題並不足為奇這也不是紅樓夢第一次出現在高考的試題當中。值得關注的是這次不是考讀懂《紅樓夢而已而是將《紅樓夢》的情節作爲有待處理的問題,從小説人物運用資源的態度,顯示解決之道。

考題提供的料來自紅樓夢17寫的是賈寶玉、寶玉的父親賈政和他的一幫清客為大觀園的匾額題寫命名。一些分析考題的專家把視線焦點集中在命名的藝術性:“沁芳”爲什麽比“瀉玉”優美貼切?我以爲考生未必需要著墨於此,而是要談自己曾經遇到過什麽樣的問題?當時想到擁有哪些資源?經由哪些方法使用資源,最後達到目標?

考題中的“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就是針對“目標”(藝術效果)的三種“用”的方式。“沁芳”固然新雅,賈寶玉也承認“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繼承經典和轉化舊說未嘗不可。

610日晚上我應聯合早報邀請在新加坡書展演講。我談的是和蘇東坡一起月夜清遊。我指出文學的三種閱讀和應用方法:一是掌握作品的背景情境、二是欣賞文辭的藝術審美、三是通過義理實踐於人生。通常我們爲了應付考試個層次只強調前兩個也就是:學會難字詞知道作品的內容思想和藝術特色然後背誦佳句名篇放在作文裡以彰顯自己的文學造詣。當我們不再需要參加考試或是競賽就漸漸將文學作品束之高閣之前努力學習過的作品也就逐漸淡忘。再拿起文學作品閱讀似乎就是爲了消遣而時下可以提供消遣的文化娛樂項目那麼多於是文學就敬陪末座了。

我一直强調 “文學有用”,孔子早就說過: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這次大陸高考的作文題目如果有風向標的作用,便是揭示日後將在教學方面促使文藝落實;在寫作方面鼓勵有對象感的書寫;持續文化經典的生命活力。

 

2022618, 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22/06/20

2022 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論壇 Text, Image and East Asian Culture Interaction Int...


2022 June 18-19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 Spotlight Taiwan Project X Academy of East Asian Studies of Sung KyunKwan University, South Korea Cultural Studies Association, Taiwan Faculty 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ciences of Bremen University, Germany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n Asia of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School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 4 Keynote speeches+18 panels, 71 papers *** 《五聲十色:文圖學視聽進行式》 Prism of Possibilities: Text, Image and Audiovisual Culture Studies 2021年臺灣與東亞的文本.圖像.視聽文化國際學術論壇精選論文合集 Selected papers of 2021 Text, Image and Audiovisual Culture of Taiwan and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Kindle Edition) Amazon: https://www.amazon.com/dp/B0B437LMHR/ref=cm_sw_r_fa_dp_FB6XV20SEFPFBERDNPA9?fbclid=IwAR1lQ-tDxYhkQLINewN6RLqCaqg7CUQbq3y_Si9Wx2oKGk9bobnAiZCPVKc *** 更多相關書籍:https://www.carousell.sg/u/shenglishengli/

2022/06/15

五聲十色:文圖學視聽進行式 Prism of Possibilities: Text, Image and Audiovisual Culture Studies

 


迎接2022"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論壇盛會, 去年"2021年臺灣與東亞的文本.圖像.視聽文化國際學術論壇"精選論文合集--《五聲十色:文圖學視聼進行式》在Amazon上架出版!

2022年6月20日之前免費!

2022/06/10

三公不換 Life Worthy of Three High Councilors Positions

 


三公不換?是要換什麼?

初次見到“三公不換圖”的名稱,覺得很奇特,好像平常很少看到這樣的題目。畫家金弘道(1745-1806)是韓國朝鮮時代著名的畫院畫家。《三公不換圖》八曲屏風在2018年被評定為韓國的寶物第2000號,現藏三星Leeum美術館。

《三公不換圖》的畫題摘取自南宋戴復古的《釣台》詩:

萬事無心一釣竿,三公不換此江山。平生誤識劉文叔,惹起虛名滿世間。

詩寫的是和劉文叔(劉秀)同窗的嚴光,在劉秀登上皇位,成為東漢光武帝,自己隱居富春江,釣魚為樂,皇帝召請也不入朝。嚴光釣魚的地方,後人稱“嚴子陵釣台”。戴復古認為嚴光縱情山水,即使高官厚祿也不能交換,表達了對嚴光的崇敬,這是北宋范仲淹為嚴光修建祠堂,推重他“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以來,大部分文人的看法。

蘇軾也遊覽過嚴子陵釣台,他的《行香子過七裡瀨》說:嚴光掛記著人間的君臣之份,功祿之名,就白白糟蹋了富春江的山清水秀。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所以,“三公不換”的,是自由和自然;是身心的無所倚賴和牽掛。

金弘道的《三公不換圖》是為了紀念純祖(1790-1834)得水痘痊癒而繪製的契屏,左上方有洪儀泳(1750-1815)寫的題跋,摘抄東漢仲長統《樂志論》:

使居有良田廣宅,背山臨流,溝池環匝,竹木周布,場圃築前,果園樹後。舟車足以代步涉之艱,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養親有兼珍之膳妻孥無苦身之勞。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嘉時吉日,則亨羔豚以奉之。躕躇畦苑,遊戲平林,濯清水,追涼風,釣遊鯉,弋高鴻。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跋文缺此數句:安神閨房,思老氏之玄虛;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彿)。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清商之妙曲。逍遙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霄漢,出宇宙之外矣。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

洪儀泳的題跋之前還有幾句沒有收錄:“凡遊帝王者,欲以立身揚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滅。優遊偃仰,可以自娛。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有了這幾句,我們才完全知曉仲長統所表達的“樂志”,是過著悠哉遊哉的隱居生活,最後說的“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也就是“三公不換”的意思。

不過,仔細讀《樂志論》,是物質、人倫、精神各方面都富足無虞的絕佳狀態,到了“出宇宙之外”,哪裡還需要去伺候皇上呢?這長長的人生理想清單,更不是一釣魚竿可以滿足的,比起蘇軾徜徉“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樂志論》世俗而現實。

近日文圖學會協辦臺灣東吳大學“東亞文圖學與文化交融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我點評韓國首爾大學研究生的《三公不換圖》論文,重新想起以前對這件作品的初步考察。一般以為“三公不換”是韓國獨有的畫題,而金弘道畢竟畫的還是《樂志論》的內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宋代李從訓畫,趙孟頫書《樂志論》的長卷,可以補充舊說。

更有趣的是,我發現“三公不換”、“樂志”,其實都在排斥為朝廷工作!紀念11歲的君王打敗病毒而作畫,主旨是“我若有了XXX,我就不需要你這個主子”,那麼,主子的健康與我何關?文圖學推敲文本入微,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別味。

東吳大學圖書館在潘維大校長和趙維良副校長推動下,有臺灣的大學罕見的漫畫專區,和我之前講學過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不相上下。已經有了豐富的收藏,是研究文圖學的基礎。

三公不換,不是浮士德式的交易;疫情當前,什麼也不能換的,是安全和健康。


2022年6月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