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和一位作家聊天,她高談自己的"自動寫作",說她坐在書桌前,文字就像自來水嘩嘩嘩流下來,不必修改,自然天成。
那時她想來我校當駐校作家,我請教她:"自動寫作能教的嗎?"她斜睨著我笑:"這是天賦啊!"
也許有人會崇拜"自動寫作"吧。就像認為藝術創作需要神啓一般的靈感,被繆斯附身了,口吐幻語。渴望也被眷顧的人,羨慕甚至迷戀那樣的幸運。最近,也有個天才女童號稱日能做詩千首,被她的父母當成寶物展示。
假如就看產量,大家就不必誇耀啦!隨便網上一搜,什麼寫作軟件、報告生成器、詩歌創作系統…免費的、會員制的,看你要寫多少篇幅,給一些文字條件和參考數值,瀑布噴發!
2016年北京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人工智能"薇薇"的舊體詩製作通過圖靈測試,我寫了一篇〈薇薇作詩〉(2016年 4月 23日《聯合早報》),談機器寫作的機械氣息和詩意。文末,我提到"薇薇"以後可能不但會作詩,還會吟唱。果不其然,微軟開發的"小冰",就以天才美少女的姿態,不但在2017年出版現代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還能創作歌曲,唱作俱佳。
你注意到了嗎?我說的這些人類和人工智能,生理的和設置的,都是"女性"。這是巧合嗎?
至少我認為,人工智能既然是科學家研發的成果,為"Ta"構建性別,乃至於高顏值的外表,頗有意思。
微軟小冰2014年"出道"時,是個聊天軟件。經由和用戶文字溝通,加速積累詞彙量和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她是個17歲的高中生,天真賣萌,符合男性意淫的想像。一些內容挑逗的"重口味"對話,讓人以為下一步就是出來約X。
我對人類的"自動寫作"不敢恭維;對人工智能寫作的原理倒是很感興趣。我讀了小冰的詩集,猜想她如何寫詩。收錄的詩篇彷彿依循一套模板,每首兩段,每段四行。合觀搭配的圖片和詩句,似乎作者寫的是"讀圖詩",也就是從圖像的元素裡抽取相應的語詞,尤其是實體的景物,比如大樹、建築、冰雪、高山、城市,直接呈現在詩句裡。抽象的景物有些被實體化,比如由下往上望,螺旋狀的階梯交會處像個眼睛,詩裡便出現"眼睛"一詞;焦點模糊的花海像是織絹,詩的題目是〈春花織成一朵浮雲〉。
後來從科研團隊中的台灣大學林守德教授報告得知,如我所料,小冰是基於大數據和圖像識別學會生成詩篇。她花了100個小時,1萬次迭代,學習1920年代以來包括胡適、聞一多、余光中、北島、顧城等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
微軟小冰已經進化到第八代,參與新聞和綜藝節目,會和女機器人Sophia為主持爭風吃醋,世俗而逗趣。近日,小冰從微軟獨立組成商業公司。
寫詩的小冰則放棄版權,在"少女詩人小冰"的網站,上傳圖像,就能生成詩歌初稿,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表明:"你可以根據她的內容,創作並發表你最終的作品,甚至不必提及她參與了你的創作過程。"那麼,如果有人拿網站生成的作品一字不改地參加比賽(這在日本已經發生過)、出版(許多網絡小說面臨這種審查),是否還能聲稱是"原創"呢?
從積極的方面想,小冰寫詩的步驟和我們大量閱讀儲備書寫根柢,再因情景觸動而創作一樣,作者藉圖像、形象而凝聚成意象,也有如小冰"讀圖作詩"。與其嫌棄她的無病呻吟,不如運用她隨機的造詞潛力,看她能為漢語組織出什麼別開生面的詞彙。
為了試試小冰的解圖功夫,我用"文圖學會"的英語名稱"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製成文字雲(word cloud),再把文字雲剪裁,存為圖像,上傳小冰寫詩的網站,看她能生成什麼詩篇。三首長短不一的詩篇,都出現了相同的句子:"世界文字的技術問題",這猶如寺廟詩籤的句子,正好解釋了小冰自己存在的理由。
2020年9月12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