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 Harbisson's passport |
互聯網、虛擬現實、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這些,對你是高科技?還是生活日常?
每隔幾分鐘,就要滑一滑手機。玩電子遊戲的滿足感勝過談戀愛。天生色盲的內爾·哈維森(NeilHarbisson, 1982-),2003年起把芯片植入大腦,透過感應器辨識顏色。2004年,他說服英國政府,認可那根傳感天線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允許攝入他的護照照片,成為地球上第一個腦機相接的半機械賽博人(cyborg)。
如果你曉得網絡空間(cyberspace)、虛擬現實、人機結合,乃至於基因工程、人工智能,這些,都出現在36年前的科幻小說裡,你會不會驚訝於作者的"神預言"呢?
這位想像力超豐富的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1948-),在還沒有互聯網的1984年,就發表了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又譯《神經喚術士》)。書中構設的世界,人際溝通經由虛擬圖像的網絡連結,駭客透過神經攻擊電腦,故事影響了電影《駭客任務》(《黑客帝國》)和漫畫《攻殻機動隊》等作品。
威廉.吉布森在1999年接受媒體訪問時,淡化了他"神預言"的本領,表示:"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very evenly distributed".這句話一般譯作:"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可能比他的小說還廣為人知。
是的,未來已經來了,過去還未過去,當下的我們,彷彿處在彌散的狀態。
幾年前,我向即將入學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的新生講話,引述了丹尼爾·H·賓克(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書裡提出的觀點,認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有6個特點: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這些明顯適合人文學科發揮的特長,讓我充滿自豪地強調:科技再怎麼高度發展,你的前途仍然無可限量,你的未来,無可取代!這些當年聽我"信心喊話"的同學們,如今告別校園的畢業典禮延期,以及,面臨更切身的求職困境。未來,已經來了!快得出乎意料;突然的變化,叫人措手不及。丹尼爾·H·賓克的意見沒有過時,只是不夠用,不足以應對。
那麼,"後浪"們怎麼自救呢?看看賽博人內爾·哈維森如何克服缺憾,接受科技實驗,然後創造改變人們思維的賽博格藝術(Cyborg art),從中尋思啟發吧。
我以前只知道顏色經由電磁波傳導,在視網膜成像,通過視神經輸入大腦視覺中樞,依電磁波幅射的波長和頻率來識別。內爾·哈維森的經驗,顯示光線的電磁波震動可以被他頭上的傳感器(eyeborg) 轉換成聲波,再聽音知色,憑藉不同顏色的聲波來辨識出顏色,連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和紫外線都能解析。
內爾·哈維森用不同顏色的襪子"發出"的聲音,辦了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他將馬丁.路德.金和希特勒等名人的演講轉為層層迭進如曼荼羅的方形色塊,一幅幅彩麗斑斕的抽象畫。古人說的「詩是無形畫」,到了內爾·哈維森,聲色有形,大音成象。
已經到來的未來,尚未過去的過去,內爾·哈維森的天線,指向"轉換",開發自我,就是現在。
2020年5月2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