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湖南永州瀟湘水域和南宋王洪《瀟湘八景圖》對照(衣若芬攝製) |
十七年後,再遊瀟湘,山青水秀,昔非今比。
沿著瀟水邊的石板古道,不時貪看風景,又得注意腳下崎嶇高低的路徑。此行我的重任,是踏查「瀟湘八景」之一的「瀟湘夜雨」觀景地點。
那年夏季洪水成災。我從南京飛往桂林,隔日再搭火車到湖南永州,只見柳宗元命名的「愚溪」氾濫,更別提《水經注》描寫的清深湘水,哪裡見得著江底五色鮮明的石頭!承蒙零陵師範學院翟滿桂教授帶領,不顧軟爛的汙泥沾粘皮鞋,往來水畔,高聲呼喚,終於引來了一條小漁舟。船家使勁拉動小馬達,黃濁的水面前方是蘋島,那就是瀟水和湘水匯流為「瀟湘」之所在呀!
我只能遠遠拍了些照片,不敢勉強冒險登島。「實不副名」的「瀟湘」景致,在我的論著《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裡,隨著許多次國際講演,展示於眾。《雲影天光》即將出版大陸簡體字版之際,湖南科技學院(原零陵師範學院)捎來了邀請信。期待瀟湘重遊,發表論文理所應當,但是指認「瀟湘夜雨」的位置卻非易事。
北宋沈括(1031-1095)的《夢溪筆談》記載:
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宋迪曾經於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擔任荊湖南轉運判官尚書都官員外郎,治所在長沙(潭州)。沈括沒有說明宋迪畫的「八景」來源,從「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的名稱判斷,和湖南的風景有關,而且使人聯繫到宋迪在湖南的經驗。湖南永州市雙牌縣的澹山岩(又名「澹岩」)有宋迪嘉祐八年(1063)的題字刻石,今餘拓片,證實了宋迪的行跡。
在包括沈括、最早題詠「瀟湘八景」的詩僧惠洪(1071-1128)的文字裡,「瀟湘八景」是以「繪畫題目」和「山水風光」的兩重概念為人所接受。從繪畫題目方面虛擬比附,例如米友仁畫《瀟湘奇觀圖》、《瀟湘白雲圖》,表現的是鎮江的山水─那水墨淋漓,煙雲繚繞的風格,便是瀟湘畫意。促使瀟湘八景在12和13世紀分別傳播到高麗和日本的條件,即基於這種開放和包容的特性。
另一方面,瀟湘八景催生的各種地方八景/十景,則強化了實質地理被觀看的方式,也就是把地名和自然現象或人事活動結合成四個字一組的景觀,例如西湖十景的「花港觀魚」;北京八景的「蘆溝曉月」。12世紀中葉開始,直到當代,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越南、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無不有各色地方八景,影響力之深遠,甚於其他文化母題。
瀟湘八景「虛」「實」二元併行,不一定非要指認八個子題的地點。有趣的是,各色地方八景蓬勃興盛帶動了探求瀟湘八景的「務實」風氣,要為宋迪作畫找依據,結果出現兩種論述:一是直接認為宋迪因長沙「八景台」繪製八景;一是把八個子題分散在湖南的八個區域。由於「瀟湘夜雨」的「瀟湘」可以指稱永州,於是縮小範圍,在永州進一步「定位」,成為我受託付的工作。
宋迪的畫作不存,目前所見最早,被認為最接近宋迪畫作的,是活動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的畫家王洪的《瀟湘八景圖》。我曾經親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參觀王洪的作品,《瀟湘八景圖》的第一個畫面就是「瀟湘夜雨」。
觀察山水地貌和植物生態,幸而此地看來受人為變動不大,我嘗試從繪畫反推可能的畫家創作視野。從三個預選地點擇出其一,我代表一同參與勘查的學者致詞,談到千百年來走過瀟湘古道的人們,這湖湘文化的淵源,孕育亞洲多處的景觀思維,尤其值得我們珍惜的,是這片純美靜好的自然環境,願青山綠水繼續滋養我們的心靈。
"北緯26度15分37.10秒,東經111度36分10.20秒",2019年5月14日,我在瀟湘之境宣布了這個定點。這是個明確的地理位置,也是和世人共享,意蘊豐沛的想像起始。朝著向我空拍的無人機揮手,行在瀟湘畫裡,我準備登上蘋島,前往蘋洲書院,在瀟湘,說瀟湘。
部分內容刊2019年6月15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