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3

哥哥我是江南Style




(圖片來源:朝鮮日報)


從2012年7月15日推出第6張專輯,上傳到網路公諸于世,韓國歌手PSY的新歌 “江南Style”在You Tube的點閱率已經超過3億7千萬(2012年10月5日)。這股熱潮不只在韓國翻騰,而且席捲了世界。


10月4日,PSY為答謝歌迷,在首爾廣場舉行免費演唱會,現場8萬多人齊聲歌舞。非周末的夜晚,交通管制,地鐵延後收班。演唱會的尾聲,一瓶燒酒灌下,PSY果然應觀眾期待,脫了上衣,和全場再跳一次瘋狂“騎馬舞”!他反覆地說:「這是大韓民國歌手最高榮光!」(能揚名世界)不管其他人覺得美不美,喜歡不喜歡,PSY以及他的歌迷們創造了網路數字的奇蹟,透過You Tube現場全球直播的演唱會,讓網路一度擁塞癱瘓。

35歲大叔級的歌手PSY,藝名取自Psyco,原名朴載相,出身於富裕的家庭。在韓國歌壇闖盪多年,一曲“江南Style”爆紅,PSY驚動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媒體,他頻頻接受訪問,現場表演和傳授他歌曲MV中的 “騎馬舞”。
如果只看“江南Style”的MV,輕鬆的旋律,暢快的舞步,滑稽搞笑的畫面,無厘頭的情節,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有的人看了,可能連“有趣”都說不上。

被全球超過3億7千萬人次點閱的龐大數字從何而來?“江南Style”的魅力何在?“江南Style”的旋風,就代表亞洲文化之一的韓國演藝達到了成功的“全球化”了嗎?

“皮相”上的“江南Style”,是很容易被年輕人喜愛的嘻哈饒舌一類流行歌。憑藉強烈的節奏和簡單重覆的舞步,不仔細聽,聽不出這是首K POP;仔細聽了,也只抓得住反覆出現的幾句歌詞: “Oppa Gang Nam style”、“Eh- sexy lady”,給人的印象就是瘋狂好玩,很能釋放熱情和能量。

“江南Style”的MV鏡頭裡大部分是集體舞蹈,呈現一種“同樂”性質。大家一起歡鬧,氣氛熱絡,受到感染的觀眾,也忍不住想手舞足蹈,融入那片愉悅。點播再點播,每次看這支MV都好開心!

“集體”、 “反覆”、 “搞笑”,這些元素很適合再製,用“江南Style”為模本,惡搞 (kuso)出各種不同版本的“XX Style”。“XX”可以是地名,在韓國,有弘益大學的“弘大Style”。也可以因為不知道gang nam是指首爾的“江南”地區,音譯成“剛男”,把歌詞也給改了。更甚者,“Oppa Gang Nam style”被整個諧音成福建話,變成“學得像個屎”(偏偏PSY讀起來就像福建話的“屎”),完全戲謔亂造了原作。

正是這種“不明究理”的大量“山寨”影片,豐富了這首歌的趣味性,讓“本尊”的位置提高了;或者,某些“嫌韓”的人,藉此反諷譏刺原作的無聊。無論怎麼改編,“騎馬舞”是必要的配備,要學“騎馬舞”,就得一直重覆地看,掌握其中的竅門。

拜網路之賜,提供了輕易能夠取得“江南Style” MV的方式。同樣的,訊息接收者愈多,普及和影響面愈廣,也就讓PSY擔心這種熱情不過是曇花一現。

“皮相”的影像和節奏,說穿了,“江南Style”也就是像西方那一套街舞的招術。要說他進軍全球是真的,把“韓國演藝”成功地“全球化”,未反推之太過。

在韓劇於韓流中逐漸冷淡之際,韓國流行音樂有取代韓劇,主導韓流之勢。仔細盤點,那些風靡天下的歌手,絕大多數是少男少女偶像團體,唱著可愛的歌曲,歌迷們能夠琅琅上口的,也就是那幾句重覆唱的,夾著英語的歌詞。

“江南Style”也是一樣,我刻意不說這首歌是“江南風格”,正是由於歌曲標題用的就是韓語拼音的“Style”。這種明明有韓語“風格”二字,卻要用聽起來時髦洋派的“外來語”的情形,不只在韓國,在日本和亞洲一些國家都有日漸增加的趨勢。“江南Style”唱著“You know what I’m saying”,其實,不懂韓語的人根本不能明白他“骨子”裡的意思。

“骨子”裡的“江南Style”,PSY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江南”是首爾漢江以南的地區,相當於美國的比佛利山莊。(我覺得其實沒那麼豪華)。比起江北地區,1980年代起開發的江南,新貴富豪崛起,成為某種身份的象徵。電影“建築學概論”裡,從濟州島前往首爾讀大學的女主角,就是嚮往“狎、瑞、方”(狎鷗亭洞、瑞草洞、方背洞),寧可住在江南的地下室。

什麼是“江南Style”?是自覺高一人等的傲慢嗎?是吹噓品味一流的自負嗎?還是,“江南”其實沒有什麼“Style”,不過就想和普通人區隔而已。

“江南Style”唱的是對嫌貧愛富者的嘲諷嗎?是社會差異的反思嗎?是揭穿虛華偽裝的真面目嗎?

看看“江南Style”的歌詞,我覺得,這是一首中年大叔的泡妞歌。

“Oppa Gang Nam style”─ “哥哥我是江南Style”,這裡的“oppa”是女性使用的「哥哥」稱呼,有別於男性使用的稱呼「兄」。也就是說,歌詞裡是用對女性的口吻說:“妳哥哥我是江南Style”。為什麼是「妳哥哥我」?歌詞裡唱的,是日夜行徑不一的都會男女,機會來了盡情享樂到完全失控。“妳哥哥我”是男子漢,妳也別假正經,一起玩玩吧。

中年大叔泡妞畢竟不像年輕小伙子,目的很明確,手段很直接,了不起被嗤之以鼻,所以乾脆裝瘋賣傻,被拒絕的話,也不會太尷尬。“江南Style” MV裡許多性暗示的橋段,扭腰擺臀,噴射爆發,甚至連“騎馬”、“駕馭”也都具有性暗示,遊走在尺度邊緣。

“江南Style”之餘,還有金泫雅的“哥哥正是我的Style”做為呼應,好像是對“江南Style”的回答。MV裡金泫雅搔首弄姿,極盡賣弄嫵媚風情,這就是大叔喜愛的口味?

喜歡或討厭,看看樂樂就好,管他是哪里的Style,求愛是生物的本能。

(部分內容刊登2012年10月7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2/09/14

觀想清涼──讀杜南發《古寺溫泉》


林徽因於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異境奇趣



「這是一本我想寫的書。」

有幸成為杜南發先生《古寺溫泉》的第一位讀者,接受他親筆題贈的新作,我翻閱著內容豐富,彩圖精美的書頁,這麼想著。

雖然書中多篇文章過去曾經在《聯合早報》上讀過,當時也偶爾剪報留存,十四篇文章收攏結集,讀來仍有新鮮餘韻。

「一場透明官感的旅程」,《古寺溫泉》的封面絮語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

不是具象的「感官」──因眼、耳、鼻、舌等器官的感知產生反應,而是官能之後還領受綿延的感動、感情、感通。

稍微對調,境界層次便大為不同,《古寺溫泉》裡經常流露「反常」的睿智與趣味,顛倒錯置,排列出「非常」的圖景。

全書共分為三輯:「雪鄉四帖」、「冬行五記」和「古寺五讀」,望而可知,十四篇文章裡有九篇寫冬日踏雪泡湯之旅。作者出生成長於新加坡,卻對大雪紛飛的酷寒天地情有所鍾,連續馳騁徜徉於北國日本,享受迥異於日常的身體經驗。

日本的大眾交通工具十分發達,旅遊資訊也很容易獲得,尤其是熱門的觀光景點,車站旁邊通常都會有「案內所」,提供各種旅遊服務,舉凡交通指引、食宿推薦、配套行程……都能解決旅客的需求。還可以免費拿取印刷精美的區域導覽地圖、節令活動介紹、特價優惠消息,有的地方還準備了英語、華語和韓語等語言的翻譯本,照顧不諳日語的遊客。

不必參加團體旅遊也能便利行動,遠觀近似,細探實遙的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使得書寫日本的旅行文學大行其道。在賞景品食的異國情調裡,在奈良和京都尋回一些對唐代建築、對宋代禪風的懷想。在大阪和福岡感受明清以來商業繁榮促成的市井娛樂消費。在橫檳、神戶和長崎觀察海港吸納交融的東西方文化。在東京見識最新穎最奇炫的世界時尚。這些內容的書籍,在坊間書店架上比比皆是。由於關東、關西、九州等地區始終是人們樂此不疲的旅遊勝地,層出不窮的讀者遊客讓重覆書寫仍有市場需求。

反觀一些外國旅客罕至之處,值得開發書寫領域,分享資訊和經驗的地方,則明顯不足。例如日本東北地區,介於東京、橫濱關東地區和廣袤的北海道之間,沒有富麗繁華的都會生活,也沒有著稱的雪祭慶典,以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為主要經濟來源,除了稻米,還有「阿信」的故鄉山形縣的櫻桃、青森縣的蘋果。至於旅遊業,拜天然溫泉之賜,吸引不少前往泡湯的旅人。不過,日本東北地區的旅遊業相對地比較「在地」,走的不是「面向國際」的大手筆開發路線,而是「物以稀為貴」的「獨門單品」,不大接受外國旅客預訂的傳統溫泉旅館,保留男女混浴舊俗的祕湯,彷彿絕世而神祕,《古寺溫泉》裡寫的溫泉鄉,便是一窺其妙的奇地奇文。

《古寺溫泉》的編排,先是九篇嚴冬溫泉,後有五篇夏日古寺,一般的習慣,會題名為「溫泉古寺」,以符合全書的篇章順序。作者反其道而行,不讓全書像是介紹某個「有溫泉的古寺」。不明究理的讀者,假如過去沒有在報上讀過本書個別刊登的文章,也可能會以為本書是在書寫「某個古寺裡的溫泉」,於是一氣讀了幾篇之後,除了開章的〈山湖寂雪〉裡寫到中禪寺,其他各篇溫泉鄉其實並不見「古寺」,這種稍稍的「期待落空」,直到最後的「古寺五讀」才恍然大悟,頗有迷霧茫茫後豁然開朗的「異趣」。

而且,滿紙冰霜風雪的描繪之後,轉到訪寺的烈日晴空,季節驟變,乍讀也感突兀。雖然四季輪迴,周而復始,不過我們總以「春、夏、秋、冬」為序,《古寺溫泉》先冬而夏,宛若跳接,打破陳規,又是「異趣」。再者,雪地溫泉,寒中有暖,是體感;盛夏古寺,火宅清涼,是心覺,「異趣」偉哉。

赤手白戰

《古寺溫泉》在選題經營和布局編排上的「逆向操作」固然得見作者的巧思,可是偶發的巧思要成全一部巨著是無以為繼的,大巧,要「若拙」;刻意,要時似「不經心」。天下文章,自出機杼者難,因循承襲者繁,避開如織遊人直驅深山祕湯,索勝探幽,能令讀者一新耳目。事不過三,淺嘗即止,則讀者可停留於「品鮮」的階段。《古寺溫泉》不然,在計畫的旅程裡一再以「雪」為主要目標,以「雪鄉溫泉」為體驗重點,讀者是否會覺得重疊反覆,甚而誤為千篇一律呢?這就考驗作者不宜大巧刻意,如何把「品鮮」的讀者帶領至「玩味」的境地。

無論如何,憑藉的是文字,是文字的功力,以及支撐文字,源源不絕的情感與思想。

描寫景物,就是《文心雕龍》〈物色〉篇說的:「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要能夠「巧構形似之言」。讓讀者閱文字如歷其境,所謂「栩栩如生」,作者必須善於「體物」,由於「應物」有感,而形諸筆墨。在形容某物時,往往會用比擬的方式,從連類相近的其他物象來拉近讀者與文字的距離。

比擬用得多,讀者容易理解,可是過於頻繁雷同的形容,便不免流於老套,結果變得俗氣。古人早有這種自覺,尋思新變。其中一種作法,就是將「體物」轉為「禁體物」,堅持「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萬物形象,「白」是很難摹寫的顏色,「雪」也是容易落入陳言的題材。宋代歐陽修和蘇軾,特別強調寫作要避俗,因而作「禁體物語」,挑戰「於艱難中特出奇麗」。比如描寫雪景時,禁用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鶴、鵝、銀等字,蘇軾有〈聚星堂雪〉詩云:「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把這種「禁體物」說成有如赤手空拳,不帶武器的戰鬥,於是也被稱為「白戰體」。

我想,「白戰」的意思,如果拿來談描寫雪景,也可以有「戰白」──「挑戰白色書寫」的涵意。《古寺溫泉》既然大部分是雪景,對於作者如何推陳出新,「挑戰白色書寫」,也是值得關注的欣賞要項。

散文不像詩要求簡淨凝練,優美的散文卻不可不蘊含詩情,在視覺思維、音律節奏各方面,給予讀者如詩的領會。

《古寺溫泉》的詩意,首先是在文章篇目和小節標題上,用四字一句的組合,構成典雅的印象。輯一「雪鄉四帖」裡,寫中禪寺湖的「山湖寂雪」。寫秋田縣角館乳頭祕湯的「山林舞雪」,其中有「舞雪空色」。寫秋田縣田澤湖的「山川逃雪」,其中有「追雪錯身」、「風流雪舟」。寫山形縣尾花澤市銀山溫泉的「山鎮亂雪」,其中有「亂雪初色」、「夜寂雪靜」。輯二「冬行五記」裡,也有「山中水色」、「寒林冷月」、「雪林白湯」等等。

在字裡行間,作者也經常穿插詩句、歌詞,調劑「散文」之「散」,又喜用四字一句的方式,產生持平的律動。例如「雪林白湯」裡「寒夜白湯」一節,作者寫道:「夜黑雪厚,山中天寒,木架棚亭,一燈如豆,幽光微微,更顯得黯淡無力…」連續用了數個四字一句的排比,形成短暫停頓的音節效果。

忍耐刺骨的冰冷,享受浸浴溫泉的舒暢,作者對於「白」,有著深刻的體會,我喜愛「山鎮亂雪」裡的這段話:

「天地皆白,白色,原是”最初之色”,什麼都沒有,卻又可以什麼都有,可以容納一切,也可以改變一切。

也許這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在佛教裡,白色稱為”白法”,也就是善法,最清淨無染,也最堅固精進。」
究竟新解

不只是賞美景,品佳餚,《古寺溫泉》還有知識學問的內涵,五篇中國古寺的探訪行記,展現了作者紮實的佛教素養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廣州光孝寺之遊,辨析禪宗六祖「惠能」的名字到了宋代被寫成「慧能」。宋元時代起流通的《六祖壇經》關於「風動幡動」故事的記載,不如唐代敦煌版《歷代法寶記》接近惠能南宗禪的般若世界觀。

韶關南華禪寺裡,探討六祖惠能真身之謎,以及「菩提本無樹」偈頌的流通本和敦煌本異同。

山西東治鎮南禪寺,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是現存中國最早的木建築。作者論述了寺中的唐宋人墨跡和清代重修南禪寺的碑記,解說文殊、普賢和毗盧遮那佛「華嚴三聖」的造像和背光,提出寺頂兩端鴟尾的象徵意義。

山西省忻州市應縣遼代釋迦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作者曾經聆聽過鐵鑄塔鈴凌風交響,登上五層塔的三層,發現「華嚴密法」的造像組合。為了維護日益傾斜的塔身,主管機關拆卸了塔鈴,後來者也不允許再登上三樓。

為了一探究竟,作者不辭路途辛苦,萬里迢迢一再登臨這些深具歷史文化和宗教價值的古寺,觀察考證,提出獨特的新解。例如釋迦塔出土的遼畫,作者認為並非「神農采藥圖」,而是「麻姑采芝圖」或「毛女采芝圖」。其中,關於五台山佛光寺的研究,對我啟迪良多,也引發我繼續研究的興趣。

位於五台山豆村的佛光寺東大殿,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唐代建築之一,時代稍晚於東治鎮南禪寺,但是木架結構完整,重修的部分較少,保留了唐代建築的原有特色。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等四人前往探查,打破了日本學者認為中國已經沒有唐代建築的說法。建築、彩塑佛像,以及樑上的營建文字墨跡,已經是稀世之珍,其後又被發現有彩繪壁畫,佛光寺東大殿保有大唐四絕,堪稱人間極品。

杜南發先生三度從佛光寺「走進大唐」,詳細考索了東大殿的建築和佛像,提出獨到的見解,令人由衷折服。後學如我,一方面修習新說,同時也略加涉獵,謹提出三點補充。

首先,有關東大殿的建成年代。根據殿前石經幢上的紀年,是大中十一年(857),考慮樑上第二組墨跡記錄的人物,即鄭涓任河東節度使的時間──855年9月至856年10月,加上先建殿再立石經幢的順序,則可能東大殿的建成時間是在856年。

其次,王姓「功德主」的身份。誠如作者所言,應該不是如梁思成推測的,東大殿建成前三十年便已故去的宦官王守澄,而是時代相近的王元宥。《全唐文》和杜牧的《樊川文集》卷17,都收有杜牧的〈王元宥除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制〉,其中提到王元宥「兼右街功德使」,作者從而論斷「功德主」並非「施主」,而是朝廷任命的「功德使」的尊稱,這是很有道理的。唐代的僧籍於武宗會昌六年(846)由祠部和左右兩街功德使共同掌管。我們在後來的文獻,比如耶律楚材擔任「功德主」的例子,可以推想「功德主」也許不僅是尊稱,還有統銜總事的含意。樑上墨跡稱王元宥「功德故右軍中尉」,顯示當時他已去世,另一則墨跡云「功德主敕河東監軍使元」,可能在建殿的過程中,先是王元宥任功德主,他去世後,由某位姓元的宦官繼任。

釐清了「功德主」的含意,還可以證明「功德主」並非「施主」。東大殿的文字資料兩度寫到「施主」,一是有「祈願」性質的樑上墨跡:「十方施主願轉法輪」;另一是石經幢刻的「施主昭義軍節度使…畢諴」。畢諴(書中誤植為「畢誠」)在新舊《唐書》均有傳記,他於860年任昭義軍節度使,第二年任河東節度使,畢諴不是鄭涓的直接繼任者,而是接續劉瑑之後,即鄭涓的再接任者。畢諴曾平定胡羌擾亂有功,又「召募軍士開置屯田,歲收榖三十萬石,省度支錢數百萬」,杜牧《樊川文集》卷14有〈畢諴除刑部侍郎制〉。因此,有別於朝廷命官,負責造殿事宜的「功德主」,畢諴是布施奉獻的「施主」。

第三個引人好奇的問題,是東大殿神壇上身份不詳的婦女塑像。林徽因發現樑上墨跡有「神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甯公遇」,殿外石經幢也有「女弟子佛殿主甯公遇」,於是認為這尊就是甯公遇的塑像,並且和這尊塑像合影,留下了珍貴的紀念照片(書中圖片有誤,林徽因應該是站在左邊)。

作者認為這尊塑像可能並非如林徽因所說的,就是「甯公遇」這位女弟子,而是在神壇上,相應於韋馱菩薩的「堅牢地神」(Prthivi)地天。雖然地天也是女子形相,不過通常會手捧盛滿榖物或花朵的缽盆,象徵豐收,不像這尊塑像,樸素的髮髻未見冠飾,褒衣博袖,波浪般立體的衣領(也可見於北宋山西晉祠的婦女塑像),右衽,披羽翅形的雲肩,腰佩金帶(或玉帶),面容詳和,直視前方,我以為仍屬凡人裝束造型。

這尊塑像高1.36米,比起周圍的佛像低小,但是與諸神並置,頗不尋常。我們在敦煌和麥積山的壁畫及塑像裡,也可得見女性供養人的造像,有的動輒兩米,幾乎與佛像等高,不過她們通常會站立或長跪,雙手合十問訊,有的手持香爐或鮮花素果,不像這尊塑像盤腿而坐,雙手垂置腹前,攏於袖中。女性供養人的名字前,通常自稱「小娘子」,或某某氏,稱「女弟子」者不多,一個相近的例子,是元和八年(813)在長安有「女弟子那羅延建尊勝碑」,建的就是和佛光寺一樣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石經幢。

從塑像的玉帶,或許可以判斷她的官家身份。可能受了後來在1920年代重新彩繪的影響,林徽因認為塑像佩的是金帶,我從唐代的服飾制度推論,認為是玉帶的可能性比較高。古人在革帶上綴飾玉板,稱為玉帶,唐高宗顯慶元年(656)開始,過去做為飾品和賞賜的玉帶,正式納入朝廷官制冠服體系。一般而言,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佩玉帶。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八品以上的供奉官,屬於皇帝左右的近臣,由於個別職掌不同,地位特殊,即使品秩未及,還是可以獲得皇帝賞賜玉帶。甯公遇是「上都送供」,也就是長安派到五台山的送供使,為供奉官,又是佛門女弟子,應該是頗受皇帝重用,所以由她擔任「佛殿主」。甯公遇有別於民間女性供養人,工匠塑她的像,可能和她的權力與地位有關。

菩提光影

在佛教的觀念裡,一切皆有因緣。乘興出遊,泡湯考古,寫成了這一本不同凡響的行旅札記。捧讀《古寺溫泉》,我也神思邈邈,樂在其中,並且注意到書中許多地點如今都有變化。

2011年日本發生海嘯大地震,震央正在東北地區,由於惟恐幅射汙染,東北地區的旅遊業深受打擊。五座作者參拜的中國古寺,現在有的不讓旅客登臨;有的佛像被盜;有的用鐵柵欄把神壇圍隔,難以仔細端詳。

於是,書寫那曾經觀賞和感受的當下,竟是因緣際會的唯一。幸運的是,文字留存了無可重來的經歷,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們沈浸於作者知性與詩意的情思底,有如菩提樹下搖曵的碎光與疊影,靜心觀想,三界火宅,自生清涼。
「這是一本我想寫的書。」讀完《古寺溫泉》,我想,我不一定要寫了。

(2012年9月1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2/09/04

藏在龜茲緩緩飛


(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8窟壁畫  雙飛天)


「小心點兒,等眼睛慢慢適應。」前頭傳來聲音。


我尾隨鑽進僅容一人通過的甬道,伸手不見五指。

甬道底,是一方向右敞開的空間。我們幾個人擠在那空間裡,等人送來手電筒。

有人迫不及待,拿手機探照,連連發出驚呼:「啊!在這裡,有有有!」

「你看到了嗎?」

「就是這!」

聲音此起彼落。我還不明究理,只曉得最深處依牆隆起的土台上,應該有什麼。

湊上前去,依稀從熒熒的光照中,看見了──

佛頭。

一座右手支頤側臥的佛像。衫褸貼身,好一個如從水中浮現,濕濡的「曹衣出水」模樣。

涅槃。

依常識判斷,這座土台周邊的牆面,應該有娑羅雙樹,和圍觀舉哀的諸佛弟子。

我摘下草帽,置於胸前,輕輕低下了頭。

「就在你身後。」手電筒送到了,一束光掃過我,投到牆上。我順著光線轉身,好結實有力的一雙腳!朝左看去,一位呈L型的飛天,石綠色的裙褲,漣漪般的衣紋,赭紅色的帔帛繞過他赤裸的結實胸膛──他是男的!

我正要少見多怪,解說的老師點明了:「這是克孜爾石窟壁畫的特點之一,和敦煌中原化的飛天仙女不同,龜茲的飛天有健壯孔武的男性造型。」

位於漢代張騫通西域的古國龜茲,現今新疆庫車附近拜城的克孜爾石窟,是中國境內位置最西,開鑿時間最早,大約從西元3世紀,延續到9世紀中葉的佛窟群。和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龜茲國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絲綢之路北道,是西域佛教重鎮,克孜爾石窟因而被視為佛教東傳的第一站。

「克孜爾」是維吾爾語「紅色」的意思。艷陽照耀下的戈壁山崖,散布著數百個石窟,閃爍著紅橙的異彩,目前編有號碼的有236個。由於砂岩地質鬆脆,不利雕刻佛像,信徒向山體鑿掘,敷繪佛教本生、因緣、說法、成道等故事壁畫。

這些故事畫,被設置於象徵須彌山或因陀羅網的菱形方格裡。除了原本紅色的朱砂顏料氧化成黑色,產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珍貴的青金石呈現的寶藍色,以及孔雀石的綠色,經歷一千多年仍然鮮麗精美。黑白明暗交錯的布局,剛勁的「屈鐵盤絲」線條,表現三維立體視覺效果的凹凸暈染畫法,在在顯示驚人的成熟藝術技巧。

那因橘紅色暈染突顯的腹肌,比輕盈翱翔更像在踢水游泳的騰躍身姿,一手執帛帶,一手做散花狀的男飛天,最令我新奇。

源於古印度的飛天,名為乾闥婆(梵語 Gandharva)和緊那羅(梵語 Kinnara),是香神和音樂神,也是佛教護法的「天龍八部」之二。根據不同的佛典,乾闥婆和緊那羅的性別不同,一說他們是一男一女,甚而說他們是夫妻。在克孜爾第8窟的飛天,便是一男一女併列飛翔。下方的男飛天上身赤裸,手彈五弦琵琶,這種琵琶在現今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仍有收藏。上方的女飛天穿白色束胸衣,頸間綴飾華麗的纓絡,左手捧花缽,右手做散花狀。

西元547年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景興尼寺有「飛天伎樂」,是早期為乾闥婆和緊那羅所取的漢名。乾闥婆和緊那羅的性別及司職後來混同,加上漢人的神仙思想和審美觀,中原的佛教壁畫以體態曼妙的女飛天居多,我們對「飛天」的印象,便如同「仙女」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飛天」是受到漢人「羽人」的影響。《楚辭.遠遊》說:「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我想,「羽人」還是「人」的概念,是有羽翅,居住在仙鄉,長生不死的仙人,表現人類對於飛翔和永恆的渴望。而「飛天」,因畫家對於人體的認知和美感意象,以飄帶象徵飛舞天境,是「人間化」的神。於是,魁梧的西域飛天和纖巧的中原飛天,各自翱翔翩躚。

西域和河西中原,隔著陽關和玉門關。王維的友人元二,就是出使到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庫車。王維送元二到渭水邊的渭城,在清晨的細雨裡殷勤勸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元二到了庫車,參拜過克孜爾壯盛的佛窟嗎?元二是否回到中原,和王維分享他在西域的見聞?

庫車的繁華逐漸凋零,克孜爾佛洞後來成為牧羊人棲住的地方,又遭到過人為的盗取和破壞。我在新一窟後室,那日光照射不到的幽冥角落,靜靜仰觀。

乾闥婆,緊那羅,藏在龜茲緩緩飛。

(2012年9月23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2/09/01

晚景



(烏魯木齊夜景)


在成都轉機,航班延誤了兩個半小時,從烏魯木齊回到新加坡,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3點半。


睡眼惺忪地排隊等計程車。指揮我上車的,是一位白髮蒼蒼,身軀佝僂的老先生。

這不是我第一次被這樣的老先生「服務」。只是沒想到,凌晨3點半,還有老人家在工作。

印象中,我的外公,偶爾來我家小住時,總是早睡早起。我從不知道他是幾點起床,通常我醒來時,他已經吃過早飯。

在機場工作,協助安排旅客搭乘計程車,可能對一位老人家是件輕鬆的差事。可是,為什麼是凌晨呢?難道,他像我的外公,以前下田耕種,習慣天未透亮就起身?

我曾經在辦公大樓的走廊上,被一輛朝著我緩緩滑來的垃圾車嚇了一跳。明明地面是平坦的,垃圾車竟然會自行移動!我側身想讓它通過,當它漸漸靠近,我才看見後頭推著垃圾車的老婦人,背駝得極嚴重。她吃力地前進,我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她搖頭,好像連說話的精神都耗盡了。

新加坡稱老年人為「樂齡人士」,但是我很少感到他們的快樂。

坐在一位63歲的司機駕駛的計程車裡,我一邊聆聽他的訴苦和抱怨;一邊擔心他的視力和應變能力。他應該不會像我阿公,說話說到一半就睡著了吧?

我對老年人,總是敬而遠之。

年齡和人生經歷,累積成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嗎?可能我從來不是會向老人家撒嬌嘴甜的孩子,不懂得「承歡膝下」,老人家一說起「想當年」,一板起教訓人的面孔,我就避之唯恐不及。我常想,等我老態龍鍾了,被年輕人嫌棄,一定要認份。

商場的小吃攤,有將近半數的清理餐具和廚餘的工作人員是老人家。一位老阿嬤危危顫顫地端著收拾好的托盤和餐具;一位老阿公倚著廚餘車等在我的座位旁。

我突然食不下嚥,起身走人。

或許我的見識太少,不明白的事情還很多。我在大陸旅行,看到廣場上和公園裡,晨昏都有老人家唱歌跳舞。我的母親和她的朋友,在台灣以「做義工」充實晚年。「退而不休」,很好。如果「不得退休」,怎麼想,都覺得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