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内无人便利店(衣若芬摄) |
自助收银、无人驾驶、扫码点餐、机器人运送—近年来,遇到越来越多科技进步的情况,经常使我内心彷徨无助地想大喊:“来个人啊!”
从前自己驾车时,从来不敢去自助式的加油站。知道自己面对机器总是力不从心,手忙脚乱,生怕一个闪失,把汽油加到了汽车以外,酿成大祸。
投币式的自助洗衣机还行,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倒是连在超市自己扫物品条码结账,有时也会翻来覆去找不到该扫的条码。如果后头又有顾客在排队等待,我便更加紧张,急切得东张西望,希望有个职工过来解危。
或许我被服务惯了吧?付费时不亲自经手,不用大脑,把信用卡交给柜台收银员,刷了卡,便拎着东西走。在忙碌的教学、写学术研论文和文学创作的喘息空档,逛超市买东西是我暂时放空,享受身心松弛的时刻。哪里还会想要自己结账,动手动脑呢?
偶尔收银员会和我闲聊两句,推销一下身后正在促销的商品。在传统市场付现金,小贩抹去零头。朝购物袋里扔进一小块姜,就能让我高兴个老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似乎超越了消费者和商家。这样的体验,在今年似乎越来越难能可贵了。
先是五月间,被住宿酒店的送货机器人弄糊涂了。虽然去年在德国,已经见识送餐的机器人微微颤颤运来啤酒。我好奇环顾周边的其他餐桌客人,有没有人给机器人小费?哦哦,好像大家也都很习惯,取了餐,连一声谢谢也不必说,机器人就自顾自地滑走了。
我想向酒店要一个信封,打电话给前台。前台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地说:“马上送到。”等了很久,电话响了。我接起电话,无人应答。想大概是打错了吧?又过了好一会儿,电话又响了。接起电话,还是无人应答。我转身去洗了个澡,想起我要的信封怎么还没送来?再打电话给前台。
他告诉我:“已经送来了,但是你没开门。”
我说:“我没听见门铃呀。”
对方说:“我们让机器人给您送去了。现在再送一次。”
原来机器人不会按门铃啊。那连串的电话声是提醒我,机器人送货来了。我打开门取走机器人身上平躺的信封,一时不明白应该怎么样让他离开。
八月中旬,在日本住了两家饭店,都是采取自助办理入住。我依照过往的习惯,拉了行李到柜台。工作人员告诉我,要去机器上操作。柜台旁边,一排如洗衣机一般大的机器,面板上可以选择多国语言,主要是日语、英语、汉语和韩语。我愣在机器前,不知道应该在哪一个区块扫描我的护照。举手请工作人员过来帮忙。年轻的白皙脸上像是轻抹脂粉,他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每一步应该怎么操作。操作完毕,机器吐出房卡,就算是完成了。可是还没有到能进入房间的时间。我得去办理寄存行李。这一番折腾下来。不但没有节省我的时间,办理入住的机器和寄存行李的柜台距离有点远,反而增加了我的负担。
八月下旬在韩国开会,我被无人商店和自动贩卖机搞得口渴难耐,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住处是大学的招待所,在校园山坡顶高的位置,还没开学,我得到街上觅食。一边下山,想先找点喝的。转进好几栋学院大楼,一楼的自动贩卖机都找不到现金投币口。后来,终于在工学院问了经过的男同学,才晓得应该要刷信用卡付费。
我问他:“人人都有卡吗?”
他点点头说:“应该吧。”
吃过晚餐走出餐厅,突然下雨了。匆匆忙忙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回到住处。这才想起来,应该买好明天的早餐,于是再下楼。
说是24小时的便利店,竟然玻璃门深锁。幸好刚才溜达的时候,发现附近还有一家便利商店。走过曲折无人的暗黑通道,进了那家便利商店,选了面包和饮料,却找不到柜台结账的人。晚上11点45分,我该在这里等看看有没有人?还是,干脆放弃呢?
“来个人啊!”我暗自祈祷。
2024年10月2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善若水”专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