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若芬攝於南京,2018 |
宜賓燃麵 |
"我掃你。"他說。
我找出手機裡的微信二維碼,伸出手機靠近他的掃瞄器。
他搖搖頭,看也不看我一眼,說:"我不要加你朋友。"
哦。我拿回手機仔細瞧畫面,不是這個二維碼,用來付款的在另一個界面。
嗶一聲,付款成功,交易完畢。這位便利商店的青年伙計從我進店裡,垂著頭滑他的手機,悶悶咕噥著"歡迎光臨",到我取物走人,一次也沒正眼對我。
便利店的隔壁賣著四川的宜賓燃麵,門面很小,裡頭約莫就六張桌子。我坐到最後的一張空桌,填滿了所有店裡的空位。加了肉臊末、花生碎粒、葱花和調汁的乾拌燃麵,沒有預想的麻辣。我一邊喝著剛才在便利商店買的瓶裝水,一邊看著所有顧客的背影。兩位女學生,其他是年輕的上班族,大家都沈浸在手機的世界裡,不曉得有沒有注意自己的咀嚼。連面對面情侶模樣的男女也不曾交談。
店主可能是夫妻,妻子在客人進來,感應器發出"歡迎光臨"的聲音以後招呼點餐,送餐上桌後又回到店末端的廚房。能夠隱約聽見他們用方言說話,我喊了聲"老闆,買單!"沒見她出來。
想再喊她。一個穿藍條紋襯衫,黑色西裝褲的男士用他的手機掃向牆面貼的二維碼,收拾背包站起來,聽見"交易成功,謝謝光臨"的感應器語音,走出麵店。
原來是用這種智能的方式啊。我有樣學樣。
我曾經戲稱手機是現代人的"體外器官",裡面不但有個人通訊記錄,還有包括指紋、心跳頻率、睡眠品質等等數據資料。隨著電子錢包的普及,手機的"財產"意義更強化了。
聽說大陸有些商店不收現金,造成一些沒有手機、不習慣或拒絕電子錢包的人很大的反彈。在電視新聞裡,看見有老爺爺拿著人民幣紙鈔,對著鏡頭憤憤不平地喊:"這是國家合法的貨幣!憑什麼不收?你相信手機裡的數目字,不相信我們國家銀行發行的鈔票!"
對於像我這樣的外來人,電子支付在大陸有便利,也有不便。
1990年第一次去大陸。臨行前一直被有經驗的友人提醒,小心欺騙!人民幣像玩具假錢,外匯券不能隨便換,不要理路上搭訕你的人…。
果然,旅店外整天都有徘徊的"流動銀行"。冷不防貼近你,嘟嚷問你要不要換錢。我們只能用美金兌換外匯券,用外匯券消費,同樣的物品,用人民幣購買當然便宜得多,可是正規銀行不讓換人民幣,於是明裡暗裡換錢便是旅途生活的大事。
這些良莠參差的換錢人讓你覺得用外匯券是明顯的"呆胞"。我們不會去買昂貴的進口貨,那非得用外匯券不可;我們是同一般老百姓吃喝的呀!排隊買包子,好容易到了窗口,啊?要糧票?旁邊的大媽跟我說:"那麼我賣糧票給你得了。"
"這是什麼?"她接過我的外匯券。我說我只有這個。
她塞回給我,說:"這假的吧?"
下午兩點,所有的餐廳都結束午間營業,我買不到包子,只好想辦法換人民幣。
再訪大陸時,外匯券已經成了歷史名詞。在銀行換錢,行員把美金對著燈光前後翻看,說:"這不是假的吧?"
我一張一張謄寫美金紙幣上的序號在匯兌單,換回一疊百元人民幣,其中有幾張非常破爛,我要求更換,行員沒好氣地說:"都像妳不要,這要給誰?"
好了,無紙鈔無硬幣的時代來了,我擔心的是手機裡的餘額不夠;偶爾發生過"網路連接不給力"時的尷尬;不曉得該"你掃我還是我掃你還是掃牆壁"的失措。
話說那幾張非常破爛的人民幣紙鈔,有兩張被反覆拒收,我最後投進了廟裡的功德箱。現在,類似的情況不大會發生了,而且,添香油也可以掃碼,隨喜布施啦!
2018年 12月 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18年 12月 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