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

封殺

 





"文圖學的維基百科詞條被刪了!"學生告訴我。

噢噢,怎麼回事?

這學期新開了文圖學的課,而且被選為系上的代表課程,為了幫助學生便捷掌握什麼是"文圖學",我在13日創建了維基百科的詞條。在此之前,也有學生創建了文圖學詞條,我還來不及仔細讀,就被刪除了。

什麼原因?編寫者不明白,我猜想,也許資料不夠完整豐富?

《春光秋波:看見文圖學》出版,文圖學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應用都比較齊備了。我想,是時候用精簡的詞條呈現文圖學了。

花了兩天時間編寫詞條,參考維基百科的其他詞條,上傳。

不成功。

中文詞條的註腳不能是英語的網頁。我刪去那註腳鏈接,上傳。

不成功。

研究了一下程式語言,我的標題排列不對。修改,上傳。

不成功。

標題排列表述沒錯,程式語言的意思是,這裡不能用加粗體,字體大小也不合規定。修改,上傳。

來回數次,終於通過了!(我也精疲力竭)

學生說,"文圖學"詞條被刪,是我在宣傳和廣告。文圖學是我創發的學術思路,在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開課;舉辦過研討會"文圖學.文化交流:台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出版了論文集《東張西望:文圖學與亞洲視界》─這些資料都有大學網頁和媒體新聞證明,絕非我捏造。

然後,維基百科的"衣若芬"詞條被盯上了。

那則詞條不是我創建的。我寫"文圖學"詞條的時候注意到,就陸續更新了一些訊息,包括我在2019年榮獲南洋理工大學許文輝優秀學術獎(由新加坡總統親自頒發);《陪你去看蘇東坡》榮獲《聯合早報》2020年好書選;以及我設計建置的個人專屬網站

我更新的內容被刪去。覺得奇怪,這些都是事實,也都有具體的來源,怎麼不行呢?

後來,我想到之前教蘇軾文學與藝術課時,學生引用的維基百科"蘇軾"詞條有誤:蘇軾的壽命不只64歲;所謂"蘇軾的上輩子是德(誤作'')雲和尚"的說法也是清代人曲解,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前世今生〉談過細節,應該更正。結果,登入以後,發現我被維基百科永久封禁了!

我不但不能再有所貢獻;連關於我自己的詞條,也不能置一字。意思是,任何人都可以在那網頁上寫誰是"衣若芬",除了"衣若芬"本人?

按照網站的指示,我申訴了,石沈大海。

我尋求指點迷津,網上友人畫出提示線:妳做為上傳者的身份,一望可知;封殺妳的人用的是代號,妳查不出那人,那人不理妳,不需要解釋,再申訴也是沒用的。放棄吧!

明暗立現,我的""就是太坦白?不懂得編造?

"維基百科是要給別人寫,妳自己寫,就是宣傳。"友人又說:"網路霸凌,很簡單的。"

我再讀了維基百科的規定,意思是自己、家人、同事提供的資訊都有"嫌疑"……我們需要的,是"真實"?還是"無關係所以才有的真實"?在維基百科的"維基百科"詞條中,敘述:

到了今日維基百科社群已經建立了「各式各樣的官僚體系」,其中為了能夠有效掌握維基百科中條目的編輯修改動向,使得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陸續由志願擔任管理人員者組織「明確的權力結構」。

我的話語權是被管理人控制的,貼上封條閉嘴。想到幾年前有作家在維基百科"被死亡";或是被寫不堪入目的內容,越看一些過往和維基百科打過的官司歷程和法律處理結果,我更加毛骨悚然。

曾經有一次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關於"壽蘇會"的論文。一位擅長使用大數據做研究的中研院院士質疑我:"紀念蘇東坡生日的聚會叫'壽蘇會'?是妳編的名稱吧?"我解釋名稱的由來。他檢索電腦和網路,說:"沒這個詞。"

查不到,就表示"沒有"嗎?

那時,維基百科也沒有"衣若芬",所以,我不存在?誰來決定我是否/可以存在呢?

在機場櫃台前翻來覆去找不到護照,我急得滿身大汗─惡夢驚醒,天色未明,有誰,撿到了我?

202126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