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AV女優也被稱"老師"的時代,正式的,或是泛指的"師生關係",早就不能只靠"傳道、授業、解惑"自上而下的看待了。
要把學生當用戶,把課程當產品,服務你的用戶,讓他們為你的產品付出時間和金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母"的話,是誰在說?說給誰聽的?
你可能也和我一樣,在求學過程中遇過影響一生的好老師。小學二年級的班導師翁慧玲老師把我的作文《雨》,拿去校刊投稿,很榮幸刊登了,還領了生平第一筆稿費。那是開啟我寫作之路的一道光芒,讓我看見寫作是可以實現自我的未來方向。
你可能也和我一樣,在求學過程中遇過影響一生的差老師。中學時一位老師經常罵我們不懂得"尊師重道"。看見老師敬個禮,就是"尊師重道"?你不是教我們陶淵明很偉大,他最偉大的,就是"真"嗎?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跟你磕頭也算不上崇拜啊!我想,以後不要當老師,這種職業太煩人!我不喜歡受管束,更懶得管別人!(為什麼我考不及格你要哭哩?還要我道歉?)
於是,我大學人學考試很少選填師範系統的科系(那時以為能有一所私立大學收容我就偷笑了,還敢妄想別的?)
當編輯、寫劇本,意外順利的升學階梯,讓我一步步成了博士研究生。25歲,被邀聘為大學講師,我的學生比我年紀小不了多少;還有比我年長的,我拿什麼讓人家"尊師重道"?做個朋友,總可以吧?
把學生當朋友,拉進了距離,上課教學;下課談心。
這似乎是挺理想的狀態。直到一天傍晚,我被全班一百多個鬧哄哄的聊天聲音淹沒我的講課,師生的"朋友"關係把我哄出了教室。學生們為什麼不想聽我講?問題在我?教材?教學方式?上課的時間?
剛開始教書時,學校已經設置教學反饋(Teaching feedback),讓學生給老師打分數。在新加坡,教學反饋在考績奬金和升遷方面具有一定的指標作用,同時也關涉教師本人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把學生當朋友,相處融洽,就能夠獲得好成績嗎?大學老師大部分都是用功的好學生,知道怎樣獲得考試或是研究報告的好成績,但是學生給的成績單不簡單,隨機的變數充滿了不確定。
我教書的單位沒有規定學生一定要填寫反饋,但是又希望學生多多提出。於是在填寫期間,我會收到大學的提醒郵件:你的某某課填寫反饋比例只有X%,請讓學生填寫…。
我不知道學生會不會也收到提醒的電郵,告訴他們某某課你還沒有填寫反饋。我把系統提醒我的電郵轉發給學生,先是鼓勵,後是懇求,我不想處理這樣的訊息,一天又一天,拜託你們…。
然後,我的腦海出現了"業績"的想法。這是我的工作業績啊!你能不能趨使他人行動?他人願不願意聽從你,為你做對他無利害的事?教學反饋的結果要到學期結束以後才揭曉,讚揚、巴結、批評都是匿名的,學生說:"填寫了有什麼用?好不好,喜歡不喜歡,課都上完了。"
"你的意見可以幫助老師教學。"我說。我是認真的。
學生搖搖頭:"老師會改變嗎?學生說的也只是個人看法而已。"
會的。我會試著調整,因為我服務你們。你們不也認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是老師的責任嗎?就像變著花樣引導小孩子吃青菜。
學生的用戶心態在選課期間尤其明顯。開學的前兩週是"試味期",除了必修課,所有的課都可以在試味期結束前退貨。大學降低了必修課的比例,讓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試味期學生很忙,有的課進去聽幾分鐘,連"樣品"都沒嘗,就換到別的教室。如果選修"人頭"少於某數量,或被關課;或要求老師下個學期追加補償工作。非常熱門的課,如果擠不進選修名單,寫電郵、打電話,甚至直接到辦公室指責行政人員的學生大有人在。
我擔任系主任和行政人員開的第一次會議,就問他們:"你的薪水是誰給你的?"學校?政府?都不是,主要是學生,服務就是解決他們的問題。"
我是老師,也是客服。May I help you?
2020年7月1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