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書法(衣若芬攝於舊金山) |
"Do you speak
Chinese?"
我一邊放下行李,拉開椅子,朝這位嬌小的黑皮膚女士點了點頭。
"那太好了!"她說:"我正想妳懂得的…"
她立起拖把,夾在腋下,往我身後的牆面指著:"我看見妳在看那個…"
是職業病還是習慣吧。看見有意思的物件,總是忍不住湊前去端詳。打發在舊金山轉機的時間,我進了這間航空公司的貴賓室。早上8點多,客人零星,可以選的座位遍佈周圍。我直走到底,是被掛在牆上的書法作品吸引。
應該是日本書法屏風,兩個漢字一折面(日本稱為"一曲"),八個漢字寫於兩曲一雙。果然,解說牌記的是19世紀的日本書法。這樣型製如果面積再大一些,可以做為和室的門片。
立於地面的日本屏風,懸掛在美國,構成某股異質的視覺趣味。我打量了一會兒,才找了位子休息。
她推了幾下拖把,又把拖把夾在腋下,說:"妳能不能給我講講,那上頭…"她伸直了手指:"寫的是什麼?"
我正要說,她自顧自講起來:"'遠'下面那是'鶴'字吧?不像是'鵲'字'。然後左邊寫的是蓬萊。'遠鶴蓬萊'是什麼意思?"
我說:"這種日本書法屏風的漢字是兩個一組,不一定要把四個字連著讀。"
"屏風?"她張大了眼睛,伸長脖子,盯著牆上的書法:"妳怎麼曉得那是屏風?"
嗯嗯,我學過一點兒。
"妳是中國人吧?妳怎麼學過日本屏風?"她看著我的臉。我被看得有些尷尬,我是要好好談談這件作品(會不會太認真)?還是隨便和這位清潔婦女說兩句(會不會太敷衍)?
人來人往,她在這裡工作多年,每每好奇這牆上的字到底寫了什麼?有誰能夠解答呢?終於,她說:"我等到一個不馬上找東西吃,好好看了看這字的人。"
那麼,先講寫了什麼字,再講字的內涵,然後日本人為什麼這樣寫,寫了有什麼意思…。
她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急切地接著我的話,問我她的理解對不對?
"哎~"她的嘆息像是自憐,又如心滿意足。推了兩下拖把,她抬起頭對我說:"我一個文盲似的,天天瞧不出意思。"我微笑著回答:"書法嘛,和平常寫的字不大一樣。"
"哎哎,我不但是個文盲,還是個美盲,老師您掃了我的美盲啊!"
好說好說。(我沒透露自己的職業啊。)
"美"需要被提醒和教養、練習。"美"不只是"好看"、"漂亮",是內外兼俱的情感調和,以及欣賞萬事萬物的心情思緒。視而見、見而知、知而樂在其中─我提出的"文圖學"(Text
and Image Studies)觀點,發起組織的"文圖學會"(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團體,便是願意提供更多元的研究視角,並普及於公眾。
我常說,當今是有史以來最容易接觸各種視覺類型的時代,互聯網有海量的動靜態圖像任隨我們瀏覽。美術館和博物館有的歡迎免費參觀;有的大方公開藏品的圖像檔案。公共場所常設置裝飾藝術品,商業設計常見匠心巧意…。我們"視而見"的機會層出不窮,但是"見而知"卻未必面面俱到,我期許自己能做的,是讓分享無界限,比如,在機場的貴賓室。
結束在印地安那大學的學術會議趕回新加坡,上課,以及參加我主編的《東張西望:文圖學與亞洲視界》新書發布會。這是2014年起我在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第五個國際學術研討會成果;也是執行台灣教育部"台灣研究講座計畫"的論文合集。由衷感謝所有參與的老師和同學,誠邀朋友們在11月2日下午兩點半,國家圖書館16樓,聆聽文圖學會副會長蔡佳敏主講《文圖學的桃花源:二十一世紀的教學新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