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我的耳畔仍不斷縈迴著「請稍後勿掛斷」之後反覆播放的罐頭音樂聲。
那如同魔音傳腦,揮之不去的聲響,變成夢裡如實反映的情景:我一直在打電話,打電話,占線,占線,重撥,再重撥,打通了!
「如果要在XX地方接,請按1;如果要在YY地方接,請按2…」
按下1。
「請稍後,勿掛斷」。
然後是罐頭音樂…大約三到五分鐘的反反覆覆…
「抱歉!現在沒有車。」
我掛斷行動電話,把電話放到口袋。
「請稍後再試」的「稍後」是多久?三分鐘?十分鐘?三十秒?
從焦急,變成無奈,變成憤怒,變成抓狂!
這裡是新加坡的熱區啊!號稱新加坡最大商場及貿易中心的新達城(Suntec City)啊!
2006年世界銀行大會IMF在此召開,還一度封鎖了附近道路。這不是偏僻蠻荒之地,為什麼等一輛計程車(新加坡稱「德士」)竟然要超過一個小時呢?
自從去年十月間第一次造訪,為了等計程車回家,痴痴守候了四十分鐘之後,此地便成為我的「禁區」,再也不願造訪。
我總是不停地尋找一個可以安心購物,可以買得到可靠商品,不會敗興而歸的地方。
我愈來愈相信,至少對我來說,購物除了實際的需要,還有很大的解除壓力,安慰心理,或是讓自己與外界有所連繫的作用。即使不談流行時尚,一個地區的消費文化也是我們認識當地的訊息來源。
新加坡的百姓以中產階級為主,每個月的收入扣除強制儲蓄的「公積金」,做為購屋、老年退休和醫療費用,一般人的消費能力相對於國民所得只有新加坡將近一半的台灣還要保守。政府以人民保姆的責任感照顧和保護著,許多金融措施和理財工具在考慮人民可能會使用不當的前提之下,結果並不發達。例如在台灣滿天飛的信用卡和現金卡,這裡並不普遍,申請時受到很多限制。如果沒有現金,可以用NET,就是直接拿銀行提款卡扣款,這樣就沒有日後繳納不出費用,造成信用不良的後果。
因此,大型的百貨商場,經常是以招徠外國觀光客消費為訴求,好幾次我搭計程車去烏節路,司機都告訴我那裡的東西貴,本地人多半逛逛就算了,而且大部分是年輕人。
有沒有什麼地方,是既能滿足本地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具備國際高級品牌,能讓我賞心悅目,並且滿載而回的呢?
翻著旅遊指南,我找到新達城。
五棟商場和辦公大樓的組合,兩百七十家商店林立,還有家樂福超級市場。也就是說,我的算盤是,買不起奢侈品,至少能吃頓像樣一點的晚餐,不會兩手空空,白跑一趟。
新達城果然如書上所言不虛,櫛比鱗次的商店各色貨品琳瑯滿目,但是逛起來其實挺吃力。因為沒有系統,沒有商品種類的區隔,電器行旁邊是鞋店,鞋店旁邊賣運動器材,運動器材隔壁可以剪頭髮,剪過頭髮旁邊是小吃飲食店,油味和咖啡香飄到隔壁賣的服飾上…
想當然爾,這商場的店面是個別出租,沒能管你這區域應該租給哪個行業,出售什麼商品。也許對有些顧客看來還挺方便,不必專程到販賣某一商品的單一樓層,就能既吃東西,又剪頭髮,再買件衣服。
要是想貨比三家,那就得勤練腿力,而且先決條件是知道你想買的商品的店名,否則偌大的平面圖,總是「有看沒有懂」。偏偏場地遼闊,冤枉路白走,也不一定找得著。
總之,第一次見識購物城,不甘示弱地大肆採購家樂福超級市場的食物和日用品,苦難隨之而來。
不可能扛著豐收之物走地下通道去搭地鐵,何況下了地鐵還得換車,不如直接排隊等計程車。
站在長龍尾端,前頭十多分鐘絲毫沒有動靜。怎麼回事?今天是星期六啊,照「理」(我的天真設想)說,星期六晚上正是出門大吃大喝,採買補貨的好時光,計程車司機大哥載客忙得不亦樂乎,怎麼久久不來呢?
像這樣的購物中心,在台北一定有排班的計程車,客源絡繹不絕,可是這裡就是不見計程車的蹤影。
偶爾有計程車進來,旁邊沒有排隊的人竟然捷足先登!原來,車上號誌寫著「on call」,也就是打電話叫來的車。
打電話叫車要多付兩元新加坡幣,倒不是在乎多花錢,在台北也要多付車資,但是只有新加坡的四分之一。當時我並不曉得計程車公司的電話號碼,等了過了二十分鐘,孩子已經不耐煩,催我打電話叫車。
「打幾號呢?」我問他。
不知道如何打電話的兩人只能乖乖地等。
我發現,並不是缺少計程車,而是司機不肯開進來。如果就在附近,打電話叫他們開過來,可以多賺點錢。
四十分鐘過去,終於等到計程車,兩人累得說不出話,孩子一上車沒多久就睡著了。
從此,決定再也不去新達城。
朋友從台北來,第一個晚上就以被美食家形容為「夢幻般美味」的文華酒店海南雞飯相迎。
果然味道非同凡響,連飯粒都有雞肉香。
飽餐一頓,雞飯加上春捲、蝦餃等點心,吃得我們帶著滿臉油光走到酒店大門等計程車回住處。
雨夜的烏節路,附近的商場和餐廳有些準備打烊,行人陸陸續續湧入計程車候車處。
孩子可能感染了流行性感冒,還沒等車就覺得不舒服,忽冷忽熱,想吐。
要找廁所吐嗎?
「不用了,只想快點坐車回家。」他說。
眼看前方好半天沒動靜,甚至連一輛計程車也沒進來,大事不妙,這回學會打電話叫車了。
可是一直占線。
怎麼打也打不通。
或者終於接通了,一句「請稍候」又是兩三分鐘沒有下文,只有罐頭音樂。
這電話並不是免費的,照這樣沒完沒了的等下去,不僅是銅板,紙鈔也一張張落到無底洞了。
孩子愈來愈不舒服,忍不住快要嘔出來,又勉強吞嚥回去,這地方富麗堂皇,要是真的吐了滿地,怎麼是好?
朋友第一天來新加坡的惡劣印象真是太深刻了!光鮮的新加坡旅遊廣告和圖片,抵擋不住等數十分鐘的計程車,立刻粉碎瓦解。
「如果真的有急事,像這樣一直沒有計程車,而且還是在這麼熱鬧的地段,是不是就要叫救護車了?」朋友說。
我看孩子那麼難受,已經想叫救護車了!
「而且,」朋友說:「像我們這種自助旅行的觀光客,不曉得可以打電話叫車,或是就算知道打幾號叫車,也沒有行動電話可以用啊!這裡很少看見公共電話。」
「這不是很奇怪嗎?口口聲聲是旅遊渡假勝地,像你們住在這裡的人都叫不到車,我們外國來的觀光客怎麼辦?如果要搭飛機或趕時間怎麼辦?」
這就讓我想起孩子去年年底的耶誕音樂會。音樂會在一個小山坡上的教堂舉行,很是成功感人。音樂會結束後,小山坡不容易有空計程車上來,我和孩子走到山下公路旁等計程車。
結果還是白白地等。
打電話叫車!
對方問我,你現在在哪裡?
我現在在…
附近沒有什麼建築物,有一座天橋,下面是公共汽車站…
這顯然一點也不清楚,這是什麼路呢?我根本不曉得。這和方才上教堂的路垂直,所以路名一定不同,這也是廢話!
啊啊,等等,我看到巴士站的站名寫著「某某公園」,我在某某公園的巴士站…
好的,七到十二分鐘之後車子會來。
等了二十分鐘,電話響了。
你打電話叫車嗎?我在某某公園,可是沒看見人。
我也在某某公園哪!我一直沒走動,就在天橋下面等。
你在某某公園的哪一邊?公園很大。
這個嘛,我不知道這裡是公園的哪一邊,我這個巴士站有○○號的巴士…
你說○○號的巴士我不懂啦!你到底在哪裡?
我…
遠遠看見車牌號碼就是我叫來的計程車,偏偏他行駛的是內線車道,沒能靠邊過來,於是我不管怎麼揮手,就是攔不住他。
在前方他迴轉了,可能是看見我,打算重來一趟。
這遙遠的迴轉道又讓我守候了十五分鐘。
司機老大氣急敗壞地指責我:「你站的這地方根本不是某某公園!公園在對面再上去的斜坡!」
「可是…」我道歉:「我明明看的是巴士站牌上寫的…」
神啊!請讓我坐上計程車吧!
夫婿到新加坡來看我和孩子,提及新達城。
其實上一回他來,就說過他的新加坡友人推薦逛新達城。
我剛把新達城劃入「禁區」沒多久,記憶猶新,不免反對再去。
這次,閒來無事,他又說,想去新達城逛逛。
好吧。我心想:去了你就死心,以後不會想再去了。
一語成讖。
沒有人家說的有意思。
為了買游泳褲,走到晚餐吃的日式自助餐All you can eat都快消化光,想買杯飲料也不曉得何去何從。
終於,看見體育用品店,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了就是。
一面走往計程車站,一面找飲品店。沒有,只有一家咖啡店,打烊的咖啡店。泳衣專賣店卻經過了至少兩家。
看見等計程車的隊伍,人人望眼欲穿,手機打個不停,惡運又要開始了。
我彷彿聽得見捉弄小鬼的嘲笑,不不,我一定要抓住手機不放,非打進去不可!
前面排著的有好幾位前來參加會議或是旅遊展的泰國人、印度人、日本人,他們拉著行李箱,不明究裡地眼看進來的計程車一輛輛寫著「on call」,隊伍內外的人匆匆登上他們叫來的計程車揚長而去。拉著行李箱的手累了,翻翻五顏六色的會議資料還是宣傳冊子,有的人把一部分小冊子扔進了垃圾箱;有的人蹲了下來,穿著色彩鮮艷的絲綢長裙,也顧不得美觀了。
我的電話打通了,告知對方去處,長串的音樂之後,是機械式錄音的回覆:「目前沒有車。」
同樣一家計程車公司,為什麼別人就能叫得到車呢?
難道是因為我住的地方比較遠而偏僻,很可能司機會空車而返,不願意搭載,所以故意說沒有車?(這意思應該是:沒有車順路往我家的方向,沒有車願意去)。
沒有車。
夫婿終於明白我為何不想去新達城,百聞不如一見。
拼命重撥手機到快要發瘋!
一直想:再叫不來,就走一段路去搭地鐵。
掛斷電話,又想:這次和上回等車的地點不一樣,怎麼走到地鐵站,也是麻煩。
有生以來,第一次被計程車徹底摧毀我的耐性和脾氣,有人可以想像得到嗎?「堂堂」的新加坡,「繁華」的新達城,這一晚我等計程車的時間是──
一個小時又三十五分鐘!
神啊!我來新加坡半年,很想好好喜愛這裡的。請讓我坐上計程車吧!請賜予我欣賞並且享受新加坡生活的種種理由!
後記:
「一個小時又三十五分鐘」的計程車等候,後來被「兩個小時又十分鐘」打破。
新加坡計程車的問題已經被長期垢病,更是旅客的惡夢。外子曾經在機場接受新加坡旅遊局的訪問,熱烈提出希望解決的呼聲,可惜未見絲毫成效。我的新加坡友人和讀者都表示,這個問題可以不必再談。
歸納新加坡計程車讓乘客困擾的問題,除了長久等待、打電話也叫不到車、叫到了車卻遲到,甚至爽約(我有幾次經驗),還有就是容易起糾紛的混亂收費規定,有時車資表的原始價錢加上種種附加費,可能相差數倍。這些規定依乘客打電話叫車的時間、是否前一日預約、搭乘的時間(尖峰加成,午夜加成)、地點(有些地區即使是計程車等候站也要額外收費)、是否為排班車(例如機場)、前往的地區(是否為市中心)、搭乘的車種(普遍車如韓國現代汽車或是賓士、多人座休旅巴士、個人經營的計程車)……費率各不相同。我曾經為了弄懂這些規定,查了一些資料,那是2007年的事了。五年來,就我記憶所及,新加坡的計程車資就調漲了兩次,最新資訊可參看http://www.taxisingapore.com/taxi-fare.
經常滿街跑的空「小黃」,是我在新加坡懷念台北的事物之一。
夜晚的新达城是游客甚至本地人的地狱,其实何止新达城,夜晚尖峰时段,乌节,克拉码头等旅游热点都是一车难求,只能求天!急事?该你倒霉!我是本地人,但我不护短。我十年前陪台湾友人到新达城,就结结实实丢了第一次脸,以后和家人又不小心浪费了好几次的数十分钟。新加坡的德士问题牵涉极广,包括政府一直不愿把德士归入公共交通服务的一环,各区分得很散(土地面积是台北的两倍半),德士数目在尖峰期相对少太多,以及附加费太诱惑司机等等--新达城的恶梦提醒人,一个薪水世界第一的政府,就是无能解决一个简单的公共交通问题!不然你要怎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