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7
新家
喜歡旅行的人,多半是對未知的環境好奇,喜歡離開家鄉的那種不安定感吧。
安穩的生活裡,如果沒有起伏變化,就會覺得不耐煩,反而感到枯燥和不安,離開日常規律,在異地的「非常」日子,才會有安靜的心情。這真是一種矛盾,要在「不安定」裡才會「安定」,要在不是「家」的旅店裡才能體會「家」。
旅店經常強調「賓至如歸」,要讓客人有回到家的溫馨感覺,除了親切的招呼,宛如家庭的設施更是營造「家」的氣氛和空間感的要點。例如自助式的投幣洗衣機、烘乾機,簡單的調理食物廚具。
我住過的一處美國旅店,房間裡有微波爐和咖啡機。早上起來煮咖啡,把旅店給的紙袋玉米花放進微波爐,讓煮咖啡的波波聲和爆玉米花的霹靂叭啦交織成為比電視裡的新聞節目更令人新奇的樂音。玉米花和咖啡其實並不對味,玉米花愈吃愈油,咖啡如果不加糖,就混著玉米花透出苦澀。如果加了糖和奶精,口腔中濃甜的咖啡溶解著愈吃愈鹹的玉米花,彷彿味蕾就要麻木,急需飲水救渴。
雖然如此,這種特殊的早餐我還是反覆實驗,咖啡加不加糖、玉米花在微波爐裡爆幾分鐘,吃了好多天。
日本大學的「會館」,在建築的某一層會有公共廚房,冰箱、爐台和餐具皆備。有時還能找到鹽和醬油之類的調味品,不曉得是否為私人所有,也就不敢動用。
日本的便利商店是我旅途中的精神與物質依靠,完全考慮和照顧到獨身者的基本生活所需,出售一人份或一次用得完的物品和食材。即使是在學校會館裡的公共廚房煮一碗方便麵,我也可以打個雞蛋,搭配現成的小菜,飯後還能來個東京大學著名的美味奶油泡芙。
如果這就是一點「家」的感覺,在「家」吃飯的舒適,沒有經濟壓力的話,多住些時日也不錯的。
台灣的房產業者很擅於「包裝」住宅個案,而且是「詩意」的包裝居多,什麼「楓丹白露」、「雅舍小品」,連「新家坡」、日本的「輕井澤」、「村上春樹」都派得上,拜李安導演之賜,台北市仁愛路的「豪宅」還自稱是「臥虎藏龍」呢。這股風尚吹到了對岸,中國大陸的住宅也時興「山莊」、「別墅」、「花園」的美名,管它小區裡有沒有花,見不見得到山。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就樸實平易多了,大都叫做什麼「view」或是「garden」,我拜訪過的「豪宅」高大氣派,的確是有庭園也有景觀,一點也不浮誇,也不見詩意的名號。
特別的是,這幾年除了競相包裝,推出銷售產品,台灣的房產業者還強調「五星級的飯店管理」。「二十四小時警衛人員和電子監視系統」,站在安全和過濾不速之客的考量上,我還能夠理解。入門大廳建得像大飯店的lobby,有專人笑臉迎接您回家,倒是不明白何以需要如此,不知道他們是否還代管住戶的鑰匙、收發信件和留話訊息。這些豪宅標榜設備有游泳池和三溫暖(桑拿浴),「回家就像渡假」,他們的宣傳廣告這麼說。
「回家就像渡假」,我雖然無力購買那樣的房屋,也不心嚮往之。在新加坡的生活,有別於台北,時常保持著渡假的放鬆期許,希望用愉快的心情探索這個被譏為無趣平淡甚至苦悶的島國。
這是一段工作兼旅遊的長假,我們搬進除了桌椅和床組、櫥櫃之外,空蕩蕩的新家。什麼是家裡最重要的電器用品呢?冰箱、洗衣機,還是電視?
一個星期之內,為了布置一個新家,我們東西南北到處購物,真正的,以非暫時觀光客的眼光,開始認識了新加坡。
"這個被譏為無趣平淡甚至苦悶的島國"
回覆刪除身为新加坡人,听到这样的评价,自然觉得难过。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生活的确是如此。是我不懂得“生活”,还是这个地方不允许我“生活”?你认识的新加坡又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