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6

佛陀心亂了

 

白南準《電視佛陀》雜訊(衣若芬攝)



“啊!”

聽見自己忍不住發出的聲響,嚇了一跳!連忙吞了一口唾液,拿手捂住嘴。戴著口罩,應該不會打擾他人吧?

環顧周圍,竟然一個觀衆也沒有。

本來被三色燈光投影在墻面的三道霓虹般燭影,在蠟燭被吹滅瞬間化爲烏有。吹滅蠟燭的人似乎聽見我的聲響,起身子用英語告訴我,要閉館了。

哦。

還沒從熠熠幻影裏回神,我的燭光參禪,被工作人員一語棒喝。他站在展品中間,手指向出口。我一邊走一邊問他:“那是一根普通的蠟燭嗎?”

他擺擺手,再朝出口指了指,說:“這是機密。”

是機密”。我覺得藝術家把燈光照射在蠟燭,反映出搖彩,究竟想表達什麽,這,也是機密。

於是我連續幾天,流連美術館,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 1932–2006)認真的游戲。

白南準被譽爲錄像藝術之父,他把電視機螢幕當成畫布;把人體視爲活動的雕塑;把音樂視覺化、具象化,從事影像攝製、行爲藝術、裝置藝術、電子音樂等等帶有實驗性質的前衛創作,給了觀者影音的啓蒙和未來想像,至今仍令人嘖嘖稱奇。

白南準超越時代的大膽突破,集合在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製作的影片《白南準曾五次預測未來》(5 Times Artist Nam June Paik Predicted the Future),包括:

1.互聯網(1974)。白南準的作品《電子高速公路》預示人們將通過衛星、電纜、光纖等,在不同地域相互溝通。

2.影像作爲藝術(1963)。錄影和電視播放作爲藝術創作的媒介,置於電視機器人、電視墻。

3.氣候危機(1980)。白南準於〈如何淘汰石油〉(How to Make Oil Obsolete)的文章中,提到使用其他動能的可能性。

4.全球化傳媒(1973)。大衆傳媒將因全球直播等形式連結世界。

5.手機(1974)。未來將會出現一種多媒體通信設備,能够影像通話、看電視、消費購物,乃至健康檢查等等。他相信科技將讓藝術更便於創作和分享。

這些21世紀生活中習以爲常的工具和問題,被白南準以藝術創作的方式展開操作,雖然也有不以爲然,畢竟白南準不是科學家,他實驗成功完成的作品幷不能大量製造生産,幫助和影響人們的生活。我想,白南準善於和科技高手合作,他天馬行空的思想已經是重大的發明。

我對白南準最有印象的作品,是“電視佛陀”。

“電視佛陀”設置一尊佛像,有的是雙掌扶膝的中國式坐佛;有的是持無畏印的泰國式立佛;有的甚至是白南準自己佛像面對一架閉路電視機,透過電視機上的鏡頭,電視畫面播放著佛像的影像。研究者用“控制論” Cybernetics)詮釋這樣的設計理念或者用佛教的“空觀”分析真身和幻身相望的蘊涵,都頗富深意。我想,簡單來講,這不就是“對鏡自照”嗎?

唐代的白居易(也是姓 “白!)喜歡寫對鏡自照的詩。用不著化妝的詩人,照鏡子是爲哪般?爲了凝視時光流逝中自己的容顔,每一次凝視,都比前一次老去,鏡中人不比畫中人,不能停留片刻的形貌。

然而,白南準的佛像已經固定形態,電視即使如鏡子,鏡花水月,電視幻像却是恒常一致的,哪裏來的“空”呢?

我在佛像後面看著電視畫面,電視出現了我的影像,哈哈,這不就是“自拍“嘛!我拍下電視畫面裏我和佛像的合照,“到此一游”。

突然,電視畫面閃爍模糊,滿屏雜訊!我轉頭看佛像,依然端坐,神情如常。

這……莫非是電視故障了吧?想起白南準的作品“電視禪“,壞了的電視機也能當藝術品。假如故障沒能修復,這就叫“佛陀心亂了”。

白南準五次預測未來,他的“未來”就是我們的“現在”。現在,佛陀心亂了,是否警示凡人,好自爲之?

 

2022226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