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7
2017/01/14
齊天大聖到此打卡
新增說明文字 |
衣若芬攝影
"拿個燭光杯。就能和他們一塊兒去游行吧?"女孩穿著粉紅色羽絨服,圈繞帽子上的皮草幾乎遮住她的眼睛。
男孩左手拿太極旗,右手牽著女孩,把正準備伸手去拿推車攤子上燭光杯的女孩朝自己拉回,用太極旗指指攤位旁的紙牌:"1000塊錢呢!"
"你剛那旗子不是白給的?"女孩的下巴朝太極旗揚了揚。
男孩沒有回應。朝前後人潮望了望。
女孩說:"1000就1000唄!給他得了!"
倆人興高采烈地拿人潮當背景,舉起太極旗和燭光杯──自拍。
我也忍不住想拿起手機朝這對青年對焦,廣場上席地而坐的群眾應前方舞台的呼籲,齊聲吶喊,轉移了我的視線。
悠揚清澈的笛聲隨之又讓大家安靜下來,我伸長了脖子看舞台的屏幕,啊!那是戴墨鏡,束著銀白頭髮的歌手全仁權(전인권,1954-),他唱起經典的韓國歌曲"아름다운 강산(美麗的江山)",全場立即喝采共鳴,群眾搖動著身軀和手裡的燭光杯或手電筒、小燈泡,一起高聲歌唱。
全仁權唱的"美麗的江山"及"美人"兩首歌的組合曲,是由有"韓國搖滾樂教父"之稱的申重鉉(신중현,1938-)創作於1970年代。當時的統治者朴正熙要求音樂家對他歌功頌德,不肯屈從的申重鉉,用擁抱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的大地之愛,反諷了朴正熙的傲慢。
今晚,申重鉉的長子申大澈(신대철,1967-)和二兒子申潤徹(音譯,신윤철,1969-)也參加了演出,他們繼承父親擅長吉他的衣缽,向朴正熙的女兒,陷入親信干政事件的現任總統朴槿惠,再次用音樂和歌曲,唱出了心聲:(以下為若芬意譯)
今日會見,相與一言
遙遠未來,你我同生
永居於此,新生夢想
春夏過去,秋冬來到
壯麗山川
你心即我心;我心即你心
你我同心
此愛永遠
此情無盡
這一幕,任何一個經過的國際觀光客路人,以為在開露天演唱會,一點也不為過。尤其歌曲間穿插了搖滾樂和傳統農樂鑼鼓、嗩吶的合奏,更加激發大家在攝氏一度的低溫中爆裂的熱情,不但把手舉得更高,唱得更開,站在我身旁的人們索性跳動起來,載歌載舞!
同樣是昂首高歌,剛才在市政府前首爾廣場,開唱的是大韓民國國歌(愛國歌),群眾揮舞的是大大小小的太極旗,場面也很壯觀。我走過德壽宮大漢門,發現有的人在原地站立不動──咦?"聽到國歌要在原地站立表示肅敬",這是各個國家的共同國民教育嗎?
我起先也"表示肅敬"站立了一下,又想去找尋國歌的主唱來源,這個時辰,有什麼理由或必要唱國歌呢?
不顧路邊時而有人分發太極旗給我,我逕直走向領唱國歌的舞台,用手機上網直播現場的情況。看到直播的網友,紛紛點讚、展笑臉、散紅心,問我韓國現在幾點鐘?送給我新年的祝福。
我一面拍攝,一面暗想不妙,這沒頭沒腦的畫面,會讓人誤會在歡慶新年!
停止拍攝,韓國國歌也唱完了。舞台上的女士大聲疾呼,群眾跟著喊口號,一片旗海。他們是支持朴槿惠的"愛朴會"人員,認為朴槿惠是無辜的。從10月開始,在光化門廣場,每逢星期六舉行的全民燭光晚會,並沒有因為12月9日國會通過彈劾朴槿惠,已經中止其職權而消減凝聚力,來自全國各地,包括離島的百姓,今晚是第十次集會,據稱總計一千萬人次參與。"愛朴會"發起"滅火行動",和反對朴槿惠政權,主張盡速拘捕她,繩之以法的民眾對峙。
擔心引發衝突的警方不敢掉以輕心,用警車巴士、拒馬和隊伍人牆,將他們阻隔開,彼此相距數百米遠。我走在"休戰"的寬廣太平路,夜空無雲,新月一彎。兩端的政治訴求隱約傳來。
是怎樣成熟的民主修養和豐富的街頭鍛鍊,形塑出如此感性又理智的群眾運動?路上很乾淨,沒有人亂扔垃圾。擦身而過,以太極旗和燭光杯為身份認同標誌的兩派人,也不見怒顏口角。
清溪川沿岸,耶誕節的彩燈幻映在雙雙對對情侶的面龐;橋下有父母喚著孩子的名字提醒他們小心奔跑,別離流水太近。這裡聽不見抗議的呼喊,雖然也是和兩個聚點僅數百米之遙。
俱住矣!領教過催淚彈、見識過燒酒瓶塞汽油布、磚頭石塊亂飛的慘烈,韓國街頭示威的悲情不再。
走到鐘閣前,等待聆聽新年鐘聲的觀光客們,拿鎮暴警察當背景,拍!拍!拍!聽說兩派政治主張的群眾分頭遊行,要會師到鐘閣前。道路封鎖,整條街兩側排滿了警察,他們表情嚴肅,紀律井然。
"家國不幸!"我聽到一位韓國長者喃喃自語。
發一條狀態,藉GPS定位,上網分享圖像或視頻。2016年最後一天,世界各地都有齊天大聖打卡賀節,哪管背景的心情。
2017年1月1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善若水"專欄
2017/01/08
南洋,風華正茂
《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
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2016年
ISBN 9789814740074
|
機緣到了,史料會拂拭自身的塵埃,向你展開。
這是回顧寫作《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的體認。
2007年一月,我開始受邀在《聯合早報》撰寫專欄。剛在新加坡生活半年,有一些感想,和更多的好奇。詢問新加坡友人,往往一知半解,友人說:”妳既是做學術研究的,何不去研究?”
一幀淩叔華和夫婿在南洋大學住所前的合影,觸動了我。在北京的書店裡,無意間翻到,書中照片的背景似曾相識。我從不曉得,我日日行經的校園,曾有過她作育英才的聲音,翻查前人對淩叔華的研究,罕見提及。
於是,從南洋大學的老師淩叔華、蘇雪林開始,我上下追索,從十九世紀末海南會館的黃遵憲楹聯,到二十一世紀媒體人杜南發的冬雪之旅,《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裡,跨越地理空間、藝文類型的創作者,向我陳述了他們與島國同生活的”在場”經驗,讓我用彷彿推理的方式,揭開十多個被”漢字”包裹的,屬於華人的情懷故事。
我也藉著對《叻報》等報紙廣告消費文化的探析,開發了”文圖學”的視角,注意到文本和圖象豐富了我們的日常視覺。這一思路,正是值得再加研究玩味的未來方向。
感謝所有的讀者們,在2016年我的多場演講現場中給予鼓勵;並開設讀書會,分享閱讀《南洋風華》的心得。
2017,和您一起。
衣若芬書於韓國首爾,2017年 1月 4 日
──《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榮獲"2016年《聯合早報》書選"